1、默写整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1.糊糊涂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花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眼金睛来辨析。
移( ) 魄( ) 乖( )
哆( ) 魂( ) 乘( )
僵( ) 蜷( ) 厨( )
疆( ) 倦( ) 橱( )
湿( ) 蓝( )
温( ) 篮( )
4、反义词:
赞叹----------(_______) 高超-------- (_______) 精彩--------(_______)
欢声雷动--------- (_______) 巧妙-------(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寄与陇头人。
(2)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________”已经不再是梦想。
(3)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
6、古诗文阅读。
春光好・天初腰
(五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从文学体裁上看,《春光好·天初暖》是一首词,“春光好”是这首词的________,句末押_____________韵。
【2】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偎雪坞浓香”中“偎”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
,惟有蜻蜓蛱蝶飞。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兴”在这里读________,我能用读这个音的“兴”字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
【3】《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理解词语
日长:________________篱落:________________
蛱蝶:__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查字典,填空。
“鸿”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迁”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解释加点的字:
固:_______ 或:_______ 于:_______
【4】请把画“ ”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 ”划出本段段的中心句。
【6】对于死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是怎么具体论述的呢?你能从这段找出一句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浏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总理认真审阅文件时动作的词语。
(3)这段话充分反映了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之链
①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②前面的路边上好像有什么,乔依定睛一看,是一辆车。走近时,乔依才发现车旁还有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寒风中微微发抖,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眼睛。
③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她说:“请别害怕,夫人,您怎么不呆在车里?里面暖和些。对了,我叫乔依。”
④原来她的车胎瘪了,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了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顶。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他的手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⑤乔依扣上那车后备箱时,老妇人摇下车窗,满脸感激地告诉他说,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老妇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我该给你多少钱?”
⑥乔依愣住了,他从没想到他应该得到钱的回报。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⑦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⑧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
⑨老妇人沿着山路开了几公里,来到了一个小餐馆,她打算先吃点东西,然后再走。
⑩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女人,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老妇人感到心里很舒服。她发现这位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她怀孕至少有8个月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忙来忙去地为老妇人端茶送饭。老妇人突然想起了乔依。
⑪老妇人用完餐,付了钱。当女店主把找回的钱交给她时,发现她已经不在了。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
⑫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1】文章给我们写了两件事,分别发生在______和_____。这两件事中,其中第______事写得更详细,突出表现了主人公乔依______的美好品质。
【2】请你用“//”将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3】文章的第①自然段主要是对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体会到______的心情。
【4】请找出与文章第⑦自然段相呼应的语句,用“ ”在文中画出来。从这两处前后呼应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⑥自然段中“天经地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且令人回味无穷。请写出你对这篇小说结尾好处的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1】文中划横线的地方是对________的描写,运用了________的句式,写出了这个手指________的性格特征。
【2】用波浪线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
13、最大的学问家——蛀书虫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迎面碰上了一只蜘蛛,蛀书虫向它打招呼说:“你好!”
“你是谁呀?”蜘蛛问道。
( )哈哈( )蛀书虫笑着说( )你这个无知的家伙( )怎么连我也不认识(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
蜘蛛感到奇怪了,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当学问家呀!”蛀书虫又哈哈大笑起来:“人怎么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又原封不动地放回老地方。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通通吞到肚子里,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那么,请教一下,我怎样才能成为大学问家?”蜘蛛又问。
“当然也得学我的样子,钻进书里把书吃掉喽。”蛀书虫趾高气扬地对它说。
蜘蛛想了想,开口道:“不,按照你的理论,我有个更省事的办法——既然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我把你吃进肚子里,你的所有学问不就全都进了我的肚子了吗?”说完,它朝蛀书虫一头扑了过去。
【1】短文题目中的破折号起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给短文第3自然段的“( )”里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原封不动”。
原封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蜘蛛说的“按照你的理论”是指谁的理论?什么样的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蛀书虫可悲的下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shū sū)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______是坐公共汽车,你______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幻 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wéi wèi)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______的毅力和______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______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 竞)然______。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______,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______,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写作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或读音。
灌输________(shū sū) 年________(幻 幼)
因为________(wéi wèi) (竟 竞)________然
【2】第一自然段中缺少了一组关联词,请你在横线上填上。________是坐公共汽车,你________要永远坐在前排。
【3】(3)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坚强 顽强 拼搏 竞争 毋庸置疑 难以置信
名列前茅 异军突起 出类拔萃 野心勃勃 雄心勃勃
她凭着自己________的毅力和________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________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 竞)然________。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________,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________,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4】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①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残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下面两道题目,请二选一构思习作。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注意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题目1:都是因为这手机
提示:生活中,手机几乎成了人们不可离身的工具。你有什么与之相关的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写出来吧!
题目2:春天,潮湿的泥土里躺着一粒种子。它个头不大,蜷缩着身子,头发蓬松且一脸泥垢,像一个经历了磨难的孤儿被遗弃在荒野里。它是那样平庸,甚至还有些丑陋,它的形象还招致非议。到了秋天,它的茎上长满了许多毛茸茸的小东西,一阵风吹来,这些小东西飞了起来,且越飞越高,眼看它们飞过了大树,飞上了广阔的天空——种子成功了!原来它是一株美丽的蒲公英。
提示:对蒲公英的成长历程你有什么感受呢?在生活中你能学会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吗?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你经历过的具体事例和感受写出来。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