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海关
B.市舶司
C.州府
D.衙门
2、古人评论说:“隋场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主要是
A.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B.造成了隋朝灭亡
C.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局面
3、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描写的内容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4、下列是某同学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有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下列各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6、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8、下列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新罗商人来华经商
D.玄奘西行
9、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
C.试题类型繁多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下列唐代诗人中被人们称为“诗圣”的是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苏轼
11、某学者认为:“两宋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民族政权并立,战争频繁
②商业贸易繁荣
③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④削弱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12、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状况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出现
B. 手工业兴盛,商业发达,形成商帮
C. 传统的农耕社会并未发生变化
D. 康乾盛世的帝王依然坚持“重农主义”,大兴文字狱
13、有人说他是“世界征服者”,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有人说他是世界历史上取得最伟大成功的人物,他开创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就是“一代天骄”
A.成吉思汗
B.阿骨打
C.阿保机
D.忽必烈
14、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15、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关系。以下历史事件之间具有明显因果联系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
B.安史之乱——黄巢农民起义
C.澶渊之盟——宋辽持久和平
D.岳飞抗金——宋金对峙形成
16、中国古代科技最辉煌的成果当属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下列对这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汉的麻纸 ②司南 ③泥活字版 ④宋代火器
A.①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造纸技术;②春秋时期己经出现
B.③北宋毕昇发明;④火药是唐朝时发明的
C.①是蔡伦发明;②在宋代改造成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业
D.③北末沈括发明;④宋代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
17、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李林甫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我国法律文件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以下一组古钱币的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北宋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借鉴
20、1276年元灭南宋后不久,中国再度完成统一。下列史实发生于元朝的有
①在中央设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
②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③朝鲜的音乐开始传入中国
④全国经济重心开始从北方南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1、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________。
22、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内容.
①宋代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②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区
④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 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称赞。
23、下图人物是______
24、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创立: ____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____时,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____,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____,同时也推动了____。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25、昆曲和京剧
(1)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洪昇的《____》、孔尚任的《____》等。清朝前发展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____诞生。
26、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_____年
(3)支持者:_____
(4)目的:摆脱_____,实现_____。
(5)主要措施:
①经济方面: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
②军事方面:_____
(6)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7)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27、明代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的皇帝是________。
28、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应的事物名称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9、明成祖朱棣通过________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30、李白被誉为________,杜甫被誉为________。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列举出康熙乾隆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疆而进行的斗争各一例。
33、宋代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积贫积弱的朝代,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的发展上,与其他朝代相比毫不逊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 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 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抵日“苏常熟(丰收),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