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课文内容。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____,有再青的时候;_________,再开的时候。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匆匆》)
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__________,就比泰山还重。(《为人民服务》)
③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争论时的观点完全不同。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副对联,来源于某商场出售货物的货架上,请写出货物名称。
⑴配之如意形悬日月,用之则明洞察乾坤。货物:__________
⑵右军五字抬身价,诸葛三军仗指挥。货物: 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腊八蒜是把蒜瓣放到_______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熬煮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有__ 、__ 、__ 、__ 、___ ……
2.鲁滨逊在荒岛上定居下来后,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畜养的动物是____________。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____________说的。在陕北时期,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________”这一条意见。
4.波义耳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____________变成红色,遇____________变成蓝色。
5.诗句“花重锦官城”中,“锦官城”指的是今天的____________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皇都”指的是今天的____________市。
4、形近字组词。
消( ) 删( ) 僻( ) 吹( )
宵( ) 栅( ) 避( ) 炊( )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3)( )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 )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 )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改正了错误。
6、阅读理解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 A.安歇。 B.隐居。
(2)寄书长不达____ A.长度。 B.一直。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可以从“_______”一词看出。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普天之下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画“×”。
(1)《十五夜望月》一诗的前两句是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的。____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委婉含蓄,别有韵味。____
(3)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诗人的心境都是欢喜的。____
(4)这两首诗都以明月为内容,表达了思乡之情。____
【5】下面的诗句中,同样以明月为内容的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7、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 朝代 )诗人____________ 。
【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影子里的父爱
①今年夏天,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气温达到37℃,热得最凶那天,诊所里开着空调也抵御不了汹涌而来的热浪。小护士不停地向地上洒水,以获得一点清凉。但我仍感觉透不过气来。小护士指着窗外说:“看看那些进城来卖菜的农民吧,他们一直在烈日下晒着呢,你应该满足了。”正说话间,几个人抬着一个病人进来了。
②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双目紧闭,面色潮红,完全处于昏迷状态。床边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对病人喊着:“爸,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③我为他量了体温,看了看他的舌苔,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中暑了,就给他打了一针。看着还在一旁哭泣的小男孩,我说:“别哭别哭,你爸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④男孩听我这么说,才放心了。边说着谢谢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然后从布包里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孩子数着钱:五毛、六毛、一块、两块……他把那些毛票递给我说:“医生叔叔,一共七块三,够不够我爸的药费?”孩子的脸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看着他饱含真诚仰望我的眼睛,我忽然对他产生了好感,就问他:“你挺壮实的,你爸中暑了你居然没事儿。”孩子说:“天太热了,街上没有树,我们也没有伞,我爸怕我晒着,就让我蹲在他背后的影子里。后来他就晕倒了……”
⑤就在这时,小护士进来了。她告诉我,我父亲刚才来过诊所,见我忙,把东西留下就离开了。我从她手里接过父亲送来的东西:一把遮阳伞,还有一小瓶仁丹。手里握着这些东西,想着父亲,我烦躁的内心蓦地清凉无比。
⑥那天,我想的都是“父亲”这个字眼。想着每一个做父亲的,都会把关爱子女当成一种人生习惯。生活条件好一些的父亲,会记着在这烈日炎炎的天气里为孩子送一把遮阳伞,一瓶提神的仁丹,而像那位中暑的父亲,尽管他贫穷得只剩下自己的影子,也会把影子作为庇护孩子的一片阴凉。
【1】父爱是永远品不尽的深情,请概述文中的两位父亲是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的。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2】“床边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对病人喊着:“爸,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此处“喊”能否换成“说”?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单谈一谈你对文章题目“影子里的父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一个做父亲的,都会把关爱子女当成一种人生习惯。”你一定也有这样的体会,请你写一句赞美父亲的话,表达出你的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借芭蕉扇(节选)
①悟空知道上了当,借来的是一把假芭蕉扇。他眨眨眼,又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摇身一变,变做①________,来到了翠云山。铁扇公主辨不出真假,打开洞门,拉着他进了洞。
②铁扇公主把借扇的经过说了一遍。假牛魔王故意怒气冲冲地说:“可惜!可惜!夫人,你怎么把宝贝借给那猴子?真气死我了!”
③铁扇公主笑着说:“大王不必生气,他借去的是假的。”假牛魔王说:“夫人,真扇子可要藏好,别让那猴子偷走。’,铁扇公主笑嘻嘻地说:“我藏在嘴里,谁能偷得走?”说着从嘴里吐出小扇子,晃了晃,变成了一丈二尺长的大扇子,递给了假牛魔王。假牛魔王接过扇子,把脸一抹,现了原形,边走边说:“多谢嫂子!”铁扇公主气得跌倒在地上,哭喊着:“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④孙语空刚走,牛魔王就回到了芭蕉洞。铁扇公主哭哭啼啼 , 把孙悟空借扇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牛魔王气得双脚直跺,转身去追赶孙悟空。他远远看见孙悟空扛着芭蕉扇往前走。他想了想,摇身一变,变做②________,叫道:“大师兄,快把扇子让俺老猪来扛吧!”
⑤假猪八戒从孙悟空手里接过芭蕉扇,口里念了念,大扇子变成了小扇子。他把小扇子放到嘴里,把脸一抹,现了原形,拔剑朝孙悟空砍去。
⑥孙悟空抢起金箍棒应战。他们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牛魔王打不过孙悟空,连忙叫起来:“别打啦,别打啦,我把扇子借给你!”说着,从嘴里吐出芭蕉扇,乖乖地交给了孙悟空。
⑦孙悟空一个跟头回到火焰山。他举起芭蕉扇,使劲儿一扇,火焰变小了;又一扇,凉风( )( ) , 火全灭了;再一扇,乌云( )( ) , 下起雨来。
⑧第二天一早,孙悟空还了芭蕉扇,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继续向西天走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乖乖:________。
哭哭啼啼:________。
【2】短文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填哪个人物?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孙悟空 B.猪八戒 C.牛魔王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给第⑦自然段中两处括号各填一个合适的叠词。
①凉风(_______)(_______)
②乌云(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④、⑤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
11、阅读《重阳随想》,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随想
二月河
①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一点好吃的,舍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锄禾舍不得用。到节日期间,除了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望,统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②“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此有这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做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③中国人做事的认真诚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外国人过节要去教堂,你有事或心情不对没去,谁也不会计较,耶稣天主不计较,神父牧师和教中会友也都不会计较。在中国,到祠堂祭祖你敢不来?那肯定族中就有人“收拾”你。真正自由放松的节日也只有这个重阳节。
④“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这个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做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⑤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⑥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⑦我们现在一年要过很多节,我看有两个节是挺好的,一个是儿童节,那是“六一”;一个则是重阳节,是老人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优良传统。你找个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说,他们不能懂——凭什么我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他不行,因为他那个“学问”里头没有这个“理”。
⑧于是,在连吃带玩中,我们心中的爱薪火相传,重阳节的意思就大了。
【1】本文的体裁是( )
A.小说
B.散文
C.戏剧
D.诗歌
【2】把“九月九”叫作“重阳节”是因为( )
A.两个“阳极”之数重叠。
B.两个太阳重叠。
C.九是大数,代表长辈。
D.艳阳高照。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 )
A.是人都会老,都有年幼的时候。
B.我是老人别人也是老人,我年幼别人也年幼。
C.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
D.我家有老人,别人家也有老人,我家有幼童,别人家也有幼童
【4】重阳节这天,人们不做的事情是( )
A.插茱萸
B.拜年
C.吃糕
D.登高
【5】第③段中的“收拾”在文中的意思是
A.整顿、整理
B.修理、修补
C.整治、惩罚
D.打击、消灭
【6】第⑤段中,不属于人们盼雨的原因是( )
A.下雨能洗净尘埃。
B.下雨显得朦胧含蓄
C.下雨能带来好收成。
D.雨中看山增添“秋凉”的意味。
【7】第⑦段中的“理”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否定
B.表示讽刺
C.表示引用话语
D.表示着重指出
【8】第④段中的“盲雨”指的是( )
A.滂沱大雨
B.毛毛雨
C.如烟似雾的雨
D.中雨偏小
【9】第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开门见山
B.承上启下
C.点明中心
D.前后照应
【10】第③段中将外国人去教堂过节与中国人到祠堂祭祖进行对比,请写出这样对比的好处,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今年的重阳节,你准备为长辈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题。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晨
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建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芙,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1】第一段一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第二段和第三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和第四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做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灰雀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请你相信我,它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我们心目中,老师是挺拔的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_______,能够________;老师是______,能够________。(仿写句子)
(2)我们举办并策划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毕业联欢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激之情。
(5)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
句中“碰了钉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烈的听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21、习作。
以下两种方式,任选其一写作,字数不少于500字。
主题:感受美好。
提示:生活中有多少美好的人、事、物、景啊——它或许守护着一颗美好的心灵,或许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又或许记录着一段美好的往事……而这一切就在我们身边。以“感受美好”为话题,可以写一篇习作,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写一封信,向一位老师或同学分享美好的经历。
要求:
1.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分段合理。
2.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
3.在人物描写时,注意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美好品质。
4.如果写信,注意书信格式。信中不出现真实身份,落款统一为:W小学六年1班学生小L,收信人身份:C老师或C同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