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呼和浩特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1.洗手的时候,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多读书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3.“青,____________。”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4.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灰吟》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直抒情怀,说出作者志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我们_______有缺点,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行。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

    2.今后,我们的队伍里,_______死了谁,_______是炊事员,是战士,_______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______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 3、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能手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的天鹅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棋艺 ________的棋手

  • 4、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  蚁______  绊______)   ______

    ______  议______  拌______)   ______

    ______  仪______  畔______)   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 7、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 、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______ 犹: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荷花

    我们对常见的花往往熟视无睹,其实,花是一个美丽的名词。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想说:“以花为镜,可以悟生命。”

    在花的世界里,有迎接春天的报春花,有充满生机的藤萝瀑布,有傲立霜枝的菊花,还有独守寒冬的梅花……在芳香四溢的花的海洋中,我最喜爱清雅的荷花。我不是周敦颐,不能悟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我不是王昌龄,不能绘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图景;我也不是李商隐,不能发出“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的伤感。

    夏天,漫步在门前的荷塘边,轻轻闭上双眼,那扑鼻而来的清香仿佛是弥漫在耳际的袅娜的乐曲。塘里的荷花,这一朵是粉红色,那一朵的白色,掩映在一片片碧绿的荷叶下,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有时风吹得很猛,荷叶        

    荷花一朵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开得正盛,有的已要凋谢,欲摘一朵细细观赏,又怕弄坏了这巧夺天工之作。

    荷叶一片片,有的还是一个小小的芽,嫩绿嫩绿的,让人好生怜爱;有的已张开了身子,青绿青绿的,让人好生惬意。

    蜻蜓一只只,忽而高空翱翔,忽而低空飞行,来个蜻蜓点水,一圈圈波纹便在一池碧波中荡漾开来,仿佛水中盛开的荷花。

    荷花姿态娇美,鲜艳水灵,婀娜多姿,惹人怜爱;荷叶参差不齐,随风摇曳,风情万种;莲蓬孕育的甜美的莲子,莲藕穿过青泥碧水,洁似玉,白如雪,仿佛母亲的手臂;荷的每一部分都是那么高贵,那么不同凡响,难怪古今文人雅士对它情有独钟呢!

    【1】请在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增加文字,使句子改写为拟人句,并说说改写为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 10、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丁立梅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地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偿,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摘自《课外阅读》2009年第14期)

    点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中作者所写的陈小卫可谓“坏”到透顶:“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然而老师的一句略带温情的话语——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仿佛一缕阳光散布在孩子的心里,弥漫开来的光芒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小文选材平淡中不失朴实真挚,话语中透露着人性的温暖,亦如尘埃里开出花般馥郁芳香的甜。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何种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在“真相”与“安危”面前,汤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他的行为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寻找问题的答案。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美〕马克·吐温

    【前情提要】为了比试胆量,汤姆和好朋友哈克半夜来到墓地,却意外在这里目睹了一场凶杀案件。印江·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后,嫁祸给爱喝酒的醉鬼穆夫·彼得。汤姆和哈克因畏惧印江·乔埃的凶残,打算隐瞒真相。穆夫·彼得即将接受最终审判,而真凶却逍遥法外,于是汤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当汤姆立起身来,站到证人席上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他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这个孩子显然十分慌乱,因为他受了不小的惊吓。他首先宣了誓。

    “汤姆·索亚,七月十七日那天,大约在午夜时分,你在哪里?”

    汤姆朝印江·乔埃那冷酷无情的脸上瞟了一眼,舌头就是动弹不起来。听众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可是话就是出不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终于缓过一些劲来,好不容易挤出一点声音,勉强能让法庭上一部分人听见:

    “我在墓地!”

    “请你声音大一点。不用害怕。你在——”

    “在墓地。”

    印江·乔埃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屑一顾的笑意。

    “你是在霍斯·威廉斯墓地附近吗?”

    “是的,先生。”

    “大胆地说吧——声音再大一点儿。你离墓地有多远?”

    “就像现在我和你靠得这样近。”

    “你当时藏没藏起来?”

    “我藏起来的。”

    “藏在哪儿的?”

    藏在坟边的几棵榆树后面。”

    印江·乔埃露出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惊讶。

    “有谁和你在一起吗?”

    “是的,先生。我是和——”

    “别着急——等一等。你不用提你伙伴的名字。我们会在恰当的时候请他出场的。当时你随身带着什么东西吗?”

    汤姆犹豫了一下,看上去有点儿慌张。

    “大胆说吧,我的孩子,不要胆怯。说实话总是受人尊重的。你带什么去那儿的?”

    “就带了一只——死猫。”

    全场发出一阵笑声,法官随即加以制止。

    “我们将出示那只猫的死尸。现在,我的孩子,把当时发生的事情统统说出来。你只管说,什么都不要落下,也不用怕。”

    汤姆开始说起来,起初有点儿吞吞吐吐,后来说得越来越起劲,话也变得流畅起来。不一会儿,法庭上鸦雀无声,只听见他一个人的声音。每一双眼睛都注视着他,听众张着嘴巴,忘记了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完全被这个恐怖的神奇故事所吸引,连时间都给忘记了。当这孩子说到故事的最紧张处时,压抑在胸中的愤怒也到达了顶点:

    “——就在医生抡起木板,穆夫·彼得应声倒地的时候,印江·乔埃拿着刀冲过来——”唰!那真正的凶手像闪电一样蹦出窗外,冲开所有想拦住他的人,溜得无影无踪。

    【1】(拟定标题)读完节选片段后,请你用小标题_________(四个字)概括片段的主要内容。

    【2】在庭审过程中,汤姆的心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题。

    (1)(内容概括)结合文章内容,补全汤姆的“心跳曲线图”。

    心情变化历程:

    庭审阶段:        站在证人席上时     ②____________时        法官不断鼓励后

    (2)(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在庭审时汤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探究)汤姆举证凶手的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另起一行

    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

    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传呼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线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缘。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峰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匙,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1找出一个反问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描写乡村风光的片段,谈谈逃遁到乡村的“我”,是否洗去了身心的创伤与疲惫。

     

    3“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你认为“我”这样想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在第⑧段中,大表哥所说的话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请你参加以“传统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視.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画线句子仿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两句并为一句话。

    动物之间有生存竞争。动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我心中有一个太阳,我心中有一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总有温暖的话送耳旁……总有一个声音为我带路,总有一个呼唤飘在我心上,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暗淡无光。

    请以心中的太阳为题,结合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