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音字
燕____( ) _____( )
藏____( ) _____( )
禁 _____( ) ____( )
散 _____( ) ____ (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长江的风采:“你用纯洁的清流,______________;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________。”饱览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夕阳也渐渐______________,变得温和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失去了原色,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醺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国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化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渔歌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浓郁春景的风景图;《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墨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高尚的情操。《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里面有许多引导学生的名言,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孔子对学与思的独到见解。
3、辨字组词。
攘(_______) 监(_______) 锁(_______) 粘(_______) 歉(_______)
嚷(_______) 槛(_______) 销(_______) 沾(_______) 廉(_______)
4、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再把词语读一读。
搔(s )痒 一摞(l ) 徘(p )徊(h )
渺(m )小 肩胛(j ) 窈(y )窕(t )
薄(b )弱 附庸(y ) 萦(y )绕(r )
5、辨字组词。
饺(______) 雅(______) 籍(______) 避(______)
绞(______) 稚(______) 藉(______) 僻(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①应未眠。
(注释)①幽人:隐士。
【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 )
A.适逢 B.属于 C.家属
【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的情怀。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____。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你从《凉州词》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从军行”和“凉州词”都是乐府曲名。( )
(2)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描写了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色。( )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
(4)《凉州词》中前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白云”“孤城”“山”等景物。( )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她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眯眯的笑眼,那有神的大眼睛……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少,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些散乱的头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怀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本文表示“人多”的写法,很有特色。如抓住人们的“头发”描写:“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再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地写出文中第5自然段描写了人们读书的四个镜头,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记得她
二十五年了。
如同二十五年前,我叩响了她的房门,我是她的学生;而今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这所中学实习。我的学生肃立在我身后,我肃立在她门前。
七十六岁的地,苍颜白发,味眼打量着来客。我含笑摘下呢帽;我的学生也满怀敬意:“靳老师!”
她当然认不得我的学生——她的“徒孙”;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
啊,老师,我要唤醒你的记忆。……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如歌的行板,悦耳的清音,发自你的内心——那旋律,构成一个美好的梦。这梦,并未远逝,至今缭绕在我心潮的上空,现在我常给学生讲:优美的朗读,能拓展含羞不语的文学所蕴藏的意境。而当时的我,只有惊异:我怎么会听见童话中小天使那银铃般的歌声?
“孩子们,想想,小朋友们看戏后划船回家,那船头的激水声为什么更其响亮了呢?”
“因为夜深了……”
“不,是因为他们肚子饿,想急着回家,就划得快些……”
对同学们的回答,我不以为然,举起了小手。我是在家乡的小河中长大的。
“那是因为逆……逆水行……行舟。”
而课文中并没有写明顺水逆水的问题。也许没有必要写。也许静静的河汊,无所谓顺水逆水……总之,我的回答是她始料未及的。
地笑了,一如当时的笑容。
“有很多聪明的孩子……”她说,显然记不得我是其中的一个了。……
那么,老师,你总记得国难时期吧?你带着我这个年纪最小的寄宿生到这里来,点燃小炉,一点盐,一点油,熬了一锅粥,叫我吃……滚烫的、醇香的粥,跟妈妈做的一样;你的叹息,也像妈妈爱怜的目光一样。
“孩子,你太瘦了……”
她再一次笑了,没有了叹息:“熬粥的日子,不少……”
她依然记不得我。
我和我的学生告别了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我的学生不无惆怅:“怎么会记不得你呢,老师?”
“我记得她。”我说。
【1】第2自然段画线的两个“肃立”,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_______和________的感情。
【2】第7自然段划线句与前文的叙述关系密切,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5自然段中“显然记不得”与前文和后文的内容相呼应,请用波浪线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4】第19自然段中写到“我”又说了这个铭刻心肺的故事,靳老师却“依然记不得我”,这说明了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答非所问的结尾寄寓了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做陶器(节选)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合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合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盘子、水罐、小瓦锅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1】鲁滨孙是在____________发现了烧制陶器的方法。
【2】鲁滨孙制造陶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不懈的努力,鲁滨孙终于成功了,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部分,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语段中 一词写出天游峰山路的细、窄, 一词写出了它的高峻, 写出了它的险。
3.“好不得意”的意思是 。作者“好不得意”的原因是 。
4.语段中的最后一句中“终于”的意思是什么?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13、现代文阅读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扣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第①段划线语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例如“ ”这个动词以及“ ”这个比喻就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掩门的轻柔,从中既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 ,也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父亲的 。
【2】第⑤段中说“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请从文中概括出作者所“读”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上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⑨段划线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⑦段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时“砰”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说勤奋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 ],jí qǐ zhí zhuī[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o [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请在短文( )里用“﹨”划去带点字读音不正确的音节。
【2】根据拼音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
gǔn guā làn shú[ ] háo bù qì něi [ ]
jí qǐ zhí zhuī[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
【3】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两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听到过许多的话语。有父亲说的,有母亲说的,有老师说的,朋友说的,有这些话语给你什么影响?请你以一句话引出的回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