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________,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________。
2、我爱汉字。
(1)汉字追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________
(2)巧猜字谜。
①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谜底________
②
谜底________
(提示:谜语②可从十二生肖十二地支“子鼠”和“亥猪”的角度去思考。)
(3)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滥用错字、别字对我国普遍汉字的习惯有着较大的影响。请你找出图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崭钉截铁
3、找出下面这句话中的多音字,并写出各个读音组词。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文)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diào( ) hé( ) pēn( ) xiáng( )
调 荷 喷 降
tiáo( ) hè( ) pèn( ) jiàng( )
chuán( ) chǔ( ) dí( ) mú( )
传 处 的 模
zhuàn( ) chù( ) dì( ) mó(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润物细(________)。
2.(________),入日;渴,(________),饮于河、渭;河、渭不足,(________)。未至,(________)。弃其杖,(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故事。
3.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________)。
4.(________)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⑤冷,江上流莺⑥独坐听。
把酒⑦看花想诸弟,杜陵⑧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____(日期)_____节的夜晚。
【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____”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_____的情感。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爱因斯坦先生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是吗 太好了 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 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 工作是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的一塌糊涂。“你得学会照顾自己。”女孩这样说。“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于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爱因斯坦。
【1】将文段中缺少的标点填上。
____爱因斯坦先生_____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_____是吗____太好了____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_____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____
【2】“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是因为________。从这里我体会出爱因斯坦很_______。
【3】通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烤鸭
①吃烤鸭,在中国由来已久。
②早在宋代的古书里就有关于烤鸭的记载,烤鸭本来是宫廷里的一道菜,后来传到民间。到了明代,北京城里有了卖烤鸭的店铺。
③北京烤鸭讲究色、形、味、香。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烤鸭的烤制很讲究。把鸭子处理干净,待风吹干,然后在鸭身上刷一层麦芽糖浆,在膛里灌上开水,再挂进烤炉内烘烤。炉内温度很高,要不断转动鸭身,使它均匀受热,烘烤50分钟左右鸭子就熟了。烤熟的鸭子表皮变成鲜艳的枣红色,又焦又脆;鸭肉又鲜又嫩。因为烤鸭时要用梨木、桃木、枣木等果木做燃料,所以烤熟的鸭子又有种特殊的香甜味。
④吃烤鸭时,先趁热把烤鸭切成薄片,然后蘸上甜面酱,加上葱段,用薄饼卷着吃。吃烤鸭既是一顿美餐,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⑤做烤鸭用的鸭子叫填鸭。它产自北京西郊玉泉山一带。喂养填鸭的方法是在鸭子长到一定的时候,定时往鸭子嘴里填喂饲料并且限制它的活动。鸭子从孵出经过三个月的时间长到六斤以上,就可以送进烤鸭店了。
【1】用原文中的一句话点出北京烤鸭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按___________顺序说明,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 )
A.吃烤鸭的历史,烤鸭讲究色、形、味、香,烤鸭的吃法,填鸭的喂养。
B.吃烤鸭的历史,烤鸭香甜味,吃烤鸭是一种享受,如何喂养填鸭。
C.吃烤鸭的历史,烤鸭的烤制方法,烤鸭的吃法,填鸭的喂养。
D.吃烤鸭历史悠久,烤鸭的色、形、味、香,填鸭的产地。
11、阅读《小葱青青》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朝下看。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绵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上哪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都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回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什么?”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浙江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大姐姐,我不要钱,我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我想求你帮我看看本子,这是我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子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住哪里的?“”我今年15岁了。住杏树湾,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娘在家里侍侯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睛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冰冷的小手。想把它暖和,永远的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们班里上学吧!”“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女教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
……
两年后,小妹妹上了县师范。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啊!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限18个字以内)
【2】本文以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数第4自然段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得“期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遇到女教师到考上县师范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湖心亭
江南多湖,湖心常立小亭。烟中,雨中,晨霭中,斜阳中,弄一番景致。
只是,湖水有声,舟楫有声,绿阴有声,钓钩有声,然亭子无声,月月年年。
但,亭子无门,亭亦无窗。永远不会关闭,永远不会开启,从来不曾有过拒绝.,自然从来也不曾有过勉强的挽留。
坦坦荡荡,不掩半点表里,磊磊落落,不藏一隅阴恐,四方水色,八面天光,东西南北的风,春夏秋冬的气,晴霞明荷,阴霾暗柳,渔三更,落梅笛怨,一概收容,一概接纳。
让欢娱到达,让甜蜜到达,让欣慰到达;也让失意进来,让惆怅进来,让离愁别绪进来,随来随往。一切都予以包涵,一切都不必留下。
不,会留下的。那揽月的翘檐,那簪霞的尖顶,那笼烟的扶栏,那枕云的倒影——会留在人们生产劳动中一个或温馨或失意的小憩里。日复一日,湖水会积淀多少丰富的语言啊! 然而亭子始终沉默。
是的,我爱湖心亭的沉默,我敬湖心亭的沉默。沉默是由于丰满,沉默是由于含蓄,沉默是由于深广,沉默是由于阔大。
江南有许多的湖,湖中有平凡的事——湖心亭,透明的心!
愿人们的心潮也有这样透明的亭!
【1】文章表面写湖心亭,赞湖心亭,实际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先写“湖水有声,舟楫有声……”后又写“亭子无声”?此处的“无声”与后文何处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亭子的“无门无窗”让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章,用“——”画出一个排比句,用“﹋﹋”画出一个对偶句,并说明对偶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丛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_____________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是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描写,在写法上也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面的描写,如“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又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群众代表,这是“点”的描写。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把满是群众的天安门广场比作_________________,把翻动的红旗比作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开国大典的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文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奶奶家的院子
奶奶家的院子很朴素,但是,它在我的心里比繁花似锦的花园更加美丽。
阳春三月,院子里开满了迎春花,那嫩黄色的花瓣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草地上,小草睁开惺忪的双眼,从泥土中探出头来。枣树也抽出新的枝条,蜜蜂在花 。嫩绿的树芽从树枝上钻了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
夏天,烈日炎炎,枣树的叶子都卷了起来,知了在树上叫着,像是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大黄狗也趴在地上,吐着舌头,直喘粗气,一动也不动。只有高大的香椿树不怕热,我们都跑到树下去乘凉。
凉爽的秋风吹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气息。秋天来了,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回南方去了。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像一只只金黄色的小鸟。小草都枯黄了,可是明年它们还会更加翠绿的,因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苹果树和橘子树都长出了甜美的果实,报答爷爷奶奶辛勤的劳动。
冬天,院子里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地上,树上,房顶上,一片皑皑白雪。花坛里的雪就像是给小草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所有的花都凋谢了,只有腊梅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我们兴高采烈地跑到院子里,玩堆雪人、打雪仗……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爱奶奶家的院子,它伴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我相信,明天的它,将会更美丽!
【1】请在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增加文字,使句子改写为拟人句,并说说改写为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15、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5】修改病句。
(1)某家新开张商店广告: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3)演员的穿着打扮怪模怪样,同学们不禁忍不住笑了起来。
21、作文。
小学六年的学习与生活,喜忧相伴——或快乐让我们永记,或悲伤令我们难忘,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经历,都值得我们去感激。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的关爱和启迪;感谢朋友,伴我们健康成长;感谢对手,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请你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