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1.愚公不愿意bān qiān_____房屋。为了走出piān pì_____ 的大山,他不怕xī shēnɡ_____,套上shēng kǒu_____,拉着开山用的tiě chuí_____和záo zi_____,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2.繁荣背后,bì miǎn_____泡沫化风险将是中国人人工智能企业未来最yán jùn______的挑战之一。
2、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用其中的两个成语填空。
万( )更( ) 翻( )倒( ) 死( )其( )
司( )见( ) 见( )知( ) 别( )心( )
(1)新的一年开始了,____________,每个人都有一个新希望。
(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已经是_____________的事情了。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建筑 ( )的回忆
( )的战争 ( )的树林
4、形近字组词。
5、补全词语。
拾金不(_____) 各(_____)己见 持之以(____)
翩翩起(_____) 精(_____)求精 锲而不(_____)
龙(_____)虎跃 (____)开生面 口蜜(____)剑
隐约其(____) (_____)己为人 鞠(_____)尽瘁
6、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请联系选文的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间飞舞,在高空中鸣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绝大多数鸟是消灭害虫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还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污染等提供的资料。
【1】联系上下文解释:
①医生:________ ②助手:________
【2】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________
【3】文章围绕中心句具体写了三个方面:
①鸟使我们的环境优美。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失落了的山村
你失落了吗?那像露珠在绿叶上闪耀着的万山丛中的小山村?
一位老爷爷千里迢迢来寻找你,在这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在苍翠欲滴的旷野里他头顶着白云,沿着新开的公路,迈着稳健的脚步,一定要走着来看你。
老爷爷已经记不清你的名字了。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
老爷爷不坐车子,也不要人带路,他要独自去找你。他说:“看我是否忘记去……”
前边,山麓的坝子里是新村,那里有着新式的农民住宅,新式的农业机械,崭新的汽车。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塘中建有彩色凉亭,上面写的“农民公园”四字,跃入老爷爷的眼帘。
怎不见五十年前的景象?小山村,你真的失落了吗?老爷爷不相信,他一定要找你!
他终于发现石壁上的标语,刚用漆描过,显得那么鲜艳夺目。啊!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
不,老爷爷说,你还是失落了。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已无影无踪,今天你展现的新貌,正是老爷爷多年来一直盼望要见到的呀!
【1】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千里迢迢(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影无踪(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的“我”、“你”“他”各指谁?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我”指_________,“你”指_________,“他”指_________
A.作者 B.读者 C.老爷爷 D.小山村
【3】老爷爷第一次来到小山村是在_____________时候,那时他是一位___________。
【4】题目和文中都说小山村“失落了”,它失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七自然段说“啊!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这句话的含义是( )
A.老爷爷找到了小山村,很高兴。
B.老爷爷看到石壁上的标语还在,很高兴。
C.小山村并没有忘掉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D.老爷爷看到小山村跟过去一样,心里很激动。
【6】在文中找出与“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相照应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爷爷千里迢迢寻找小山村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功名难夺报国心
在近代科学史上,有3位科学家功不可没。他们是:詹天佑、冯如、谭根。他们的一生是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一生。
1903年,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工程面前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当他决定铁路要在尽是悬崖峭壁的关沟地区通过时,外国人惊奇地说:“中国修筑关沟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但是詹天佑终于用成功的事实回击了他们的嘲讽。
勤杂工出身的冯如从小就胸怀大志,1910年,27岁的冯如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了国际比赛,战胜众多强手,荣获国际飞行协会颁发的优等证书。
与冯如同时代的谭根于21岁时就自己制造了水上飞机,在万国飞机制造大会上赢得了金牌。有一次他驾机飞越菲律宾的一座著名火山,被公认为“执全世界飞行家之牛耳的人”。
他们三人不畏艰险,登上了科学的高峰,他们用自己不凡的业绩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聪明智慧,使自命不凡的外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
中国人不仅有才能,还很有志气,不仅爱科学,而且更爱自己的祖国。
京张铁路建成后,美国某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领仪式。这时,詹天佑肩负着修建川粤汉铁路的重任,便毅然谢绝了那所大学的邀请。
冯如在科学上获得成就后,外国人曾经以重金聘请他。可是冯如却说:“我衷心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为此,他在1911年将自己在美国创办的飞行器公司迁回广州。
年轻的谭根也始终不为名利所诱。1915年,他抱着宏大的志向,从美国回到广州开办航空学校,只是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才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今天有些人所缺少的正是他们的这种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他们只看到国外的高薪和待遇,从未想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有人虽然拥有某种知识和专长,却把它视为获得个人地位和物质享受的资本。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国内艰苦奋斗一辈子,还不如趁早到国外享受生活。
詹天佑、冯如、谭根在我国科学史上是永远值得记载的先驱。他们那种“功名难夺报国心”的崇高品格,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命不凡:____________
先驱: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说“功名难夺报国心”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理解】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填空。
(1)当他决定铁路要在尽是悬崖峭壁的关沟地区通过时,外国人惊奇地说:“中国修筑关沟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引用外国人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国人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轻蔑和____________,也说明了修筑关沟铁路的____________。
(2)可是冯如却说:“我衷心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引用冯如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的决心。
【4】【议论方法】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又分别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论点一: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专业领域内的才能
列举事例:(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工程时勇挑重担,用成功的事实回击了外国人的嘲讽。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论点二:________列举事例:
(1)为修建川粤汉铁路谢绝了美国某大学的博士学位授领邀请。
(2)________
(3)_________
【5】介绍的顺序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风俗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每年正月都“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回答,为什么母亲会“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喝会酒你了解到村里人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母亲说的“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15、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8、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19、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21、写话: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