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唐朝创制的造型美观、釉色绚丽的世界工艺珍品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3、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②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 ④造船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广州十三行
D.市舶司
5、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6、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7、西藏正式被纳入中国的行政区开始于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8、她是元代著名的女棉纺织家,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是
A. 文成公主
B. 金城公主
C. 武则天
D. 黄道婆
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李自成
D. 康熙帝
10、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 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 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C. 在娱乐场所听到唱曲《窦娥冤》
D. 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1、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2、对于两宋的研究与思考成为近来热门话题。以下不属于北宋、南宋的共同点的是
A. 给少数民族政权交纳岁币
B. 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C. 都与辽政权进行过战争
D. 都与西夏、金并立过
13、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乌拉克族 B.朝鲜族 C.回族 D.鲜卑族
14、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 曲辕犁
B. 筒车
C. 翻车
D. 水排
15、仔细观察下图:农业出现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
①图1属于半坡人居住房屋,图2属于河姆渡人居住房屋
②图1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2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1居民种植粟为主,图2居民种植水稻为主
④房屋样式的区别是自然环境差异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如图是宋代名画《货郎图》,以此为史料我们不能用以研究当时的
A.繁荣的商业 B.琳琅满目的手工业品
C.生动的百姓生活 D.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17、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7年,历经二世(代),统治中国14年。隋朝建立于581年,亡于618年,历经二世,统治37年。秦、隋二朝都是盛极而衰,二世而亡,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大兴土木
B.谋朝篡位
C.苛捐杂税
D.统治残暴
18、“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说明“闯王”得到拥护的原因是( )
A.战士作战勇猛
B.主张“均田免粮”
C.建立大顺政权
D.阻止了清军入关
19、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朱温建立后梁
B.安史之乱的发生
C.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
D.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20、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安史之乱的结果
B.澶渊之盟的影响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南宋偏安的屈辱
21、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应的事物名称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2、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2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4、中国发明的________和________传入欧洲,对于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5、填空题
(1)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是_________以为 _________ 中心,北抵_______________, 南至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五大水系,全长_____多千米。
(2)唐朝时,东渡日本的高僧是___________ ;西游天竺的高僧是____________ 。
(3)“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有些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割据政权是_______________ 。
(4)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农业工具有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著名的有越窑的_________, 邢窑的___________和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__。
26、“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简车等生产工具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28、唐太宗用人唯贤,虚心纳谏,著名谏臣______敢于直言,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南宋抗元名将______不受利诱,宁死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2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说,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历史。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元朝实行______制度,管理全国和地方行政事务;明朝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朱元璋设立了特务机构______,______设立东厂;明清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______;为强化皇权专制,清朝______皇帝在宫中设立了______,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来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30、按要求填空。
请把下列历史人物的对应信息填入括号内,只填字母。
(1)孔子________(2)老子________(3)司马迁________(4)刘秀________
(5)张骞________(6)蔡伦________(7)贾思勰________(8)祖冲之________
(9)王羲之________(10)杜甫________
A.计算圆周率B.书圣C.出使西域D.《齐民要术》E.改进造纸术
F.无为而治G.仁者爱人H.诗圣I.《史记》J.光武中兴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32、两宋时期,与外族时战时和。
请列举出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辽的一位宰相、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及抗元名人。
33、 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材料一 ①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②例如,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③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他年轻时,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④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⑤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⑥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从材料一中找出历史事件与观点,并做出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描述历史事件(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对比材料二中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示意图,写出东京城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雄踞徽商、浙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5150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战乱。
——摘编自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
(4)从晋商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宝贵的商业精神?
材料五 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怎样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封建社会的相对稳定,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扩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如汉口等。全国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当时所谓的“四大聚”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摘编自李治亭《清史》
(6)依据材料六,说出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分析城市发展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