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邢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关联词语作用大,恰当运用掌握它。

    (1)(   )发芽,这些种子(   )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2)(   )生命存在,这种力(   )要显现。

    (3)(   )上面的石块如何重,它(   )能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4)(   )这种坚韧的草,(   )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5)(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   )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   )能不断深化认识,(   )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

  • 2、填一填。

    (1)小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我们可以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明了这一点。                                             

    (4)《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拓展提高:你从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4、补充词语。

    ____________ 心平____________

    与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乎 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说说我国古代对下列不同年龄的称谓。

    13岁:____________ 15岁:____________  20岁:____________

    30岁:____________ 40岁:____________  50岁:____________

    60岁:____________ 70岁:____________  80-90岁:__________

    100岁: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寒 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唐]卢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jiāng jiàng   军(jiāng jiàng

    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

    A.霍去病 B.李广 C.薛仁贵 D.卫青

    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出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

    鹤之舞表演大会(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这边的山丘上,鹿儿们耸立着美丽的鹿角,在为表演欢呼。

    那边的山丘上,各种鸟儿兴奋地歌唱着、跳跃着;狐狸家族也来了,他们光亮的皮毛把一小片空地都染成了红色。尼尔斯和阿卡找到大雁们,他们已经收到了他们俩打败灰老鼠的消息,所以看到他们俩便立刻围上来表示祝贺。

    乌鸦的花鼓舞揭开了表演的序幕,红嘴松鸡们也开始抖搂他们美丽的羽毛,接着,兔子表演了杂技,鸟儿们唱起了美妙的歌曲。目前来看,这场游艺大会似乎进行得非常顺利,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很兴奋,但是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原来,狐狸斯密尔也来到了这里,但他不是来观赏动物们的表演,而是来报仇的。正当黑琴鸡和红嘴松鸡在场上较量着的时候,斯密尔悄悄从队伍里溜了出来,突袭了雁群,而且咬死了一只大雁。斯密尔的做法触犯了大会的规则,遭到了动物们的一致谴责。最后,为了告诫所有的狐狸,也为了让动物们都认识到斯密尔的错误,狐狸家族里最年长的狐狸亲自把斯密尔的右耳咬了下来,并把他赶出了狐狸家族,同时永远不许他再回来。斯密尔苦苦哀求,可是他犯的罪太严重了,所以没有动物愿意原谅他。就这样,只剩下一只左耳的斯密尔灰溜溜地离开了。

    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有好多动物都沉浸在黑琴鸡和红嘴松鸡的表演中,所以并没有觉察。松鸡的表演一结束,马鹿们开始登场表演他们的角斗。当演出气氛达到高潮的时候,舞会上的主角——鹤群上场了。他们缓缓地出现在空中,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便动作潇洒、姿态优美地降落在山丘中间的空地上。他们先是张开翅膀,半飞半舞地前进,接着便快速地扭动身体,形成一片缥缈的灰色舞影,给人一种宛如置身仙境的感觉,简直美极了。所有的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

    (选自《骑鹅旅行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恐怖——( )  观赏——( )  谴责——( )

    【2】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1)各种鸟儿兴奋地歌唱着、跳跃着。( )

    (2)他们光亮的皮毛把一小片空地都染成了红色。( )

    【3】用“  ”把描写鹤群表演的句子画下来。

    【4】这场游艺大会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请你简练地概括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香菱学诗(节选)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1】选文中的颦儿是_______;香菱的诗写的是_________

    【2】看了香菱写的诗,宝钗直接说“________”,黛玉的评价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不同。

    【3】用“ ”在选文中画出直接描写香菱学诗“疯了”的情景,这表现了她学诗

    【4】宝钗说香菱学诗“弄成个呆子了”“定要疯了”,你想对香菱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种子

    ①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kōu)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②那一年,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兜里的那张百元票子被人瞄上了,等他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票子就不见了。那时,l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父亲急得满头大汘,在翻遍所冇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他感到眼前一黑,差点儿晕倒。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③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④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chōu qì)。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去了趟厕所,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就没影儿了。她还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车里人都对这个女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人。

    ⑤“不管怎样,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zāo yù)了盜贼的人。

    ⑥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予,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大捧一大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举动,也都打开自己的袋子,往那个女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几,空袋子就鼓了起來,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⑦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自始至终也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⑧下车的时侯,人很挤。父亲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他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⑨望着从车上下来的每一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了。

    ⑩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声嘶力(jiē  jié)  (2)素平生( mèi  wèi)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chōu qì____________  (2)zāo yù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用简练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父亲和乡邻去买种子→____________→“女人”的种子被偷→____________→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4第⑥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对第⑧自然段中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父亲粗心大意,上车后没有仔细找那张百元票子,误以为把钱弄丢了。

    B. 那个丢种子的女人,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感谢,悄悄塞给父亲一张百元票子。

    C. 父亲的善举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他悄悄把百元票子还给了父亲。

    6文中与第⑨自然段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第①自然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帮助丢种子的女人的行为形成鲜明。

    B. 第④自然段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介绍了丢种子的女人的家境,突出了她的勤劳与节俭。

    C. 第⑧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细节描写,说明这100块钱对父亲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因此他非常看重,一直舍不得花。

    8短文的题目“种子”含义深刻,因为“一袋种子”不仅帮助了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

  • 12、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蓝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母亲“喜不自禁”的原因是_____;第⑦段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第④段开头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震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这两次分别是(1)__________2________

    4“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侯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将炽热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了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13、阅读

    [材料一]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素质。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展示我们的个性,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要多读经典书籍。因为每一个民族与时代的精神都凝聚在其中,最美好的创造都汇聚在其中。阅读名篇名著,犹如聆听大师的教诲,教我们热爱生活与学习做人,教我们明辨是非并懂得友爱。一部名著,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做人、学习、事业上影响我们一生。

    课外阅读不能只读一类书,要广泛地多读有益之书。首先不要只看和习作有关的书。当然看作文书短时间内有利于提高习作水平,但把课外阅读变成纯粹的“习作阅读”,这种做法是不能真正提高习作水平的。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好比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朵花,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其次不要只选择卡通和动漫类书籍。这些书虽然情节有趣,但内容较浅,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千万不能着迷。

    总之,同学们读课外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我们还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课外阅读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材料二]

    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

     

     

    人数

    百分比

    阅读内容

    卡通画

    112

    56%

    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阅读习惯

    每天读

    15

    7.5%

    经常读

    70

    35%

    有时读

    93

    46.5%

    不读

    22

    11%

    【1】材料一中提出,学生课外阅读选择内容时要注意:不要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提出要多读经典书籍,请简要说明理由。(写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文学名著的最少。( )

    (2)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是卡通画。( )

    (3)红林小学大多数六年级学生都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

    (4)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杂志的比读武侠小说的少。( )

    【4】读了以上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请你给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江姐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叫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

    ④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⑤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与女室的同志告别。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⑧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还给那位女同志。

    ⑨“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⑩布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讲完以后,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回头看了一眼室内。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姐——”人们像猛地醒过来似的,红肿着眼睛,从签子门缝中望着她离去的背影。

    江姐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催促:_______洋溢:________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转移”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意味着什么?结合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和作者的写法,谈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是对江姐的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英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 18、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快乐习作。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家庭的幸福与和睦,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请以“期盼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习作;2.认真书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