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 bā zhōu(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găn jué( )。
(2)八儿只能cāi xiăng(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zhŏng zhàng( )了吧!
2、加点词换成另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________),因为我确实(_______)没有闻到桂花香。
2.天空洒满了快活(_____) 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____)。
3、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给画横线的词换一种说法。
(1)娇嫩的紫色的花瓣舒展开了,一朵新花诞生了。 (________)
(2)已经是黎明了,应该向太阳展示我的全部的美。 (________)
4、“却” 应查大写字母(______),它的读音是(______)。“却”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后退;②推辞,拒绝;③去,掉;④表示转折。“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却”应选第(_____)种解释,“好意难却”中的“却”应选第(_____)种解释。
5、《马诗》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2)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3)忍顾鹊桥归路?( )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4)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1)飞星/传恨。(____)
(2)银汉/迢迢暗度。(____)
(3)忍/顾鹊桥/归路。(____)
(4)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
【3】这首词借______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鉴赏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眉眼盈盈处:________
才始送春归:________
【2】根据词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3】积累不同种类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用“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试谈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吗?在上面的文段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认真思考一下,试将这一处对比的作用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一连串的设问句具有抒情性,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括上文内容或者说出上文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课文片段,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
【2】“一瞬间”表示:________。
【3】水罐为什么能变成金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阁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 )哼( )你不认识( )我可认识他( )侦探冷笑着( )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 )看好( )别让他自杀( )先把手枪夺过来( )
(作者:李星华)
【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敌人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为了抓________,表现出他们的心虚。
【4】找出与课文中“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5】从李大钊被捕时的过程看,敌人是心虚的、残暴的,主要表现在:
①语言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数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神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练习。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索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想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实际谈一谈,我们应不应该赞扬军需处长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纪念白求恩(节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热忱——( ) 纯粹——( )
【2】把画“——”的句子改成肯定句,并与原句比较,说说哪个更好。
改写: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
【3】画“﹏﹏”句子中的“这种人”指的是哪种人?用“——”在文中画出来。
【4】下列对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14、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吹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二自然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字句)
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桃花心木不是一种普通的树。(肯定句)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C.这场电影,我不能不去看。(反问句)
这场电影,难道我去看吗?
D.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叹句)
此刻,他的心情激动吗?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快要毕业了,学校开展毕业班同学向其他年级同学“推荐好书”的活动。在你小学阶段读过的书里,你认为哪一本最值得推荐?请最少说明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