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xiào yōng dài zì ào lǐ zh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kōng xū jiàn shù yān zhī fēi f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宛 ___( ) ___( ) 每___( ) ___ ( )
州___( ) ___( ) 辟___( ) ___ ( )
夹___ ( ) ___ ( ) 非___( ) ___( )
者___ ( ) ___ ( ) 委___( ) ___( )
至____( ) ____( ) 票___( ) ___( )
畏____( ) ____( ) 巴___( ) ___ ( )
尚____( ) ____( ) 真___( ) ___ ( )
寿____( ) ____( ) 卒___( ) ___ ( )
3、比一比,组成词。
瞅 _________绣 _________乖_________籍 _________竣 _________
锹 _________锈 _________乘 _________藉 _________峻 _________
4、在括号中填入表示“团结”的四字词语,不能重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举国行动,_____,______。2020年2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_______,对中国及其他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表达强烈支持。
5、课文回放。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 ___________。
2.《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但表达的情感却又各不相同。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表现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表现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匆匆》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文章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写出其中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作家同一体裁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人民服务》是______于1944年9月8日在______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课文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________,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6、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
②少壮: 。
③朝露: 。
④阳春: 。 布: 。 德泽: 。
⑤焜黄: 。
⑥徒:白白地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7、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节选)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登鹳雀楼》
C.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父亲”指_____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
【2】在法庭上,父亲的脸上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2】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3】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______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4】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明震惊了世界,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享有盛誉之后,仍然念念不忘曾经给她传播过知识的老师。
居里夫人的法文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自己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 由于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旅费,回故乡的希望一直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自己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是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的人物都簇拥在她周围。典礼将要开始,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 到一位老年妇女面前,深深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搀扶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一情景所感动,热烈鼓掌,老年妇女也流下了热泪。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这句话。
【2】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两件事?写出这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3】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用“‖”把文章分成两段。
12、课外阅读。
把自己捐出去
露露3岁那年,爸爸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了,生活的重担落在妈妈一个人肩上。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日子很清苦,生活也很拮据。
老师常常会在班上组织一些向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的活动。每次,望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着零花钱和玩具娃娃跑上讲台,露露的眼神就黯淡了下来。她也很想奉献一点爱心,可是她什么也没有啊,连个像样的玩具也没有啊。
露露很想向妈妈要点钱,哪怕只是一个硬币。可是她不能这么做,露露是个懂事的孩子,她知道妈妈要负担起自己和弟弟的生活已经太不容易了。
那天,班上再次举行向孤儿捐款的活动。放学时,露露敲响了老师办公室的门。
夕阳金色的余晖里,露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她兴奋地告诉妈妈,要把自己捐出去,捐到孤儿院去。见妈妈疑惑地望着自己,露露忙解释说:“我是说我想周末去和孤儿院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我想他们没有亲人,一定太孤独了。”妈妈紧紧把露露搂在怀里,眼里溢满了泪花。
第二天,妈妈带着露露到了孤儿院。接下来每个周末都是如此。
谁都能看出来,孤儿院的小朋友们和露露在一起玩得很开心。露露为孤儿院的孩子们捐赠了一片快乐的天堂。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伴随了她和孤儿院的小朋友们的整个童年。
多年后,露露长大了,成了著名的裁缝。当年孤儿院的小朋友米莉,也有了不小的成就,她们一起被请到了电视台。面对镜头,米莉说:“其实孤儿院的小朋友最需要的是大家的关怀和温暖。当年露露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告诉我她把我当朋友,她让我们孤儿院的小朋友知道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
最能表达善意的不一定是钱,而是心。就算我们什么也没有,但我们一定要懂得爱。
【1】“把自己捐出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当年露露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儿院的孩子们更看重钱与物品,还是关怀和温暖?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文中画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
【5】读完文章,你觉得露露的童年快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最美的书包
①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②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③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④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一块碎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在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⑤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⑥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⑦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⑧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⑨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的。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次艰难地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⑩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⑪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⑫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⑬我躺在床上,泪水止不住地流。愧疚与不安开始一点点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
⑭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中的“终于”表现了“我”___________
的心理;“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中的“终于”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_____。
【3】第⑩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的“居然”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4】第⑬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
_______________
【5】请谈谈你对第⑭自然段中“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现代诗歌,并完成下列题目。
献给老师的花束(节选)
徐鲁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1】下列不是这首诗句末押韵的字是( )
A.车
B.歌
C.台
D.刻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来读? ( )
A.急促
B.高昂
C.舒缓
D.低沉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短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花儿开了。(扩句,至少两处)
(2)何为对李老师说:“李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钱在你心目中是不是最重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3)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改为反问句)
(4)这个地方很少。(改为夸张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方说:“不行,我的字写得不够好,应该让小宇去参加比赛。”(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部分。
以你喜欢的小动物为主题写一篇 400 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