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一分,共9分)
1.近水知鱼性,________。
2.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4.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描写的同一节日的诗句有_________, ________。
5.在《北京的春节》中孩子们准备过节,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第三件事是________ 。
6.我国现代作家谢婉莹的笔名是“冰心”,这名字是出自“_________, ________”这句诗。
2、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在家长的帮助下听写。
梗概 畏惧 寂寞 宴会 缺乏 书籍 聊天 栅栏
控制 借贷 剔出来 侵袭 倾覆 稍微
3、《寒食》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全下列成语
1.纷纷(_____) 半信(_____) (_____)为然 (_____)为一
2.寸进(_____) 呕心(_____) (_____)群书 (_____)补天
3.走街(_____) 神采(_____) (_____)欲试 (_____)兼程
4.疲惫(_____) 满面(_____) (_____)低眉 (_____)大厦
5.骨瘦(_____) 健步(_____) (_____)其来 (_____)无声
5、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填空。
(1) ,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贬官后,放浪江湖间,自号 。他的 词对后来历代文人诗词和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文与画成就辉煌,给我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分量,尤以 最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主要作品有《玄真子》十二卷、《渔父》五首。
(2)王昌龄(?——约756),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 。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盛唐著名 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 ”。主要作品有《 》《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 》等。
(3)叶绍翁, 中期诗人,字 ,号 ,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曾任朝廷小官。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 诗人,他的诗以 最佳。主要作品有《夜书所见》《田家三咏》。
(4)苏轼(1037-1101),字 ,号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派词人代表。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东坡七集》《前赤壁赋》等。
6、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
,
。
,
。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__的现象,第2句描绘_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__。
【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___________。
8、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那个贫穷而又温馨的春节
聂 茂
1973年的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当时家里已没有粮食。大年三十,天还没亮,父母就把我们兄弟姐妹叫醒。父亲领着我们上山挖蕨,因担心被村民瞧见,便起得特别早。我们懵(měng mēng)懵懂懂地走在父母后面,刚到村口,竟意外地碰到一位邻居。他问我们干啥去,父亲有点儿慌,想撒(sǎ sā)谎又不会,想实说又难以启齿。还是母亲说开了:“我们去挖点儿土,开春了,麦子还没点哩。”邻居看着我们扛着锄头,背着竹篓,有点儿疑惑,但没吱声就走了。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灯火通明,小家伙们还点起了鞭炮,我们这才悄悄地下山。一到家门口,父母和我们全惊呆了:门口放着鱼、肉、米、鸡蛋等食品。父母怔怔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打开门,让我们进去。父母去找早上碰到的那位邻居问:这些年货是谁送的?邻居回答说不知道。父母又挨(āi ái)家挨户去问,可谁也不承认送了东西。
当晚,仍旧让我们吃挖回来的苦菜和蕨根。我们那时还小,怎么也想不通,边吃边流泪。父母看着我们,一言不发。
那晚,父母没有动过筷子。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来,父亲就把家里唯一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杀了,炖(dùn tún)好后,用小碗分了二十下。分完,母亲要我们挨家挨户去送。我们有点儿不情愿,父亲说:“去吧,孩子们。送完,我们回来吃乡亲们送来的好东西。”
父亲这么一说,我们分头去了。每人捧着一碗香喷喷的鸡汤,实在忍不住馋时,便用手指头在汤里一蘸,然后吮(shǔn xǔn)着指尖,感到十分香甜。
村子里除我家之外,总共二十户,我们全送到了,没有一户因为送的东西少而拒绝。回来后,我看见沉默了一整晚的父母开始说起话来。父亲在灶膛里烧火,母亲把我们昨晚没有吃完的蕨和从篮子里割的一点儿肉炒了一大碗,还煮了鱼头汤和米饭。我们兄弟姐妹的脸上荡漾着笑容。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村民们端着碗陆续来到我家,他们夹了一点儿蕨后放进一大块鱼或一块肉,然后笑着,边吃边走开了。村民们全走了,一大碗蕨也没有了,却留下来三碗满满的肉食。我们欢快地吃着、叫着、跳着,可父亲不知怎的却流出了眼泪……
那年的春节,我至今历历在目,温馨(xīn qìng)而清晰,有如家乡的井水,滋润着我以后的日子,让我永远记住并对苦难的生活深深感恩。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是谁首先知道“我”家没有吃的东西过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晚,仍旧让我们吃挖回来的苦菜和蕨根。我们那时还小,怎么也想不通,边吃边流泪。”说说“我们”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欢快地吃着、叫着、跳着,可父亲不知怎的却流出了眼泪……”父亲为什么会流泪?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那位朋友走上前去问:“您在这干什么呢?”“有个学生约我在这里见面,他还没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他说:“这不是浪费了您的宝贵时间吗?”“不,没有。”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1】这篇短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在等学生,可是这个学生________。朋友认为这是________,而爱因斯坦认为________,因为________。
11、阅读理解。35%
(一)默写《杨氏之子》,比一比谁的字最漂亮。并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5分)
|
|
|
|
|
|
| 杨 | 氏 | 之 | 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12、我的心愿会实现
展望新世纪,我有两个心愿,一是培育成功并推广应用超级杂交稻;二是使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
粮( )食始终是关系到( )的头等大事。( )科技进步来解决粮食问题,从育种科学的角度看,有着( )的发展前景。
水稻( )着巨大的产量潜( )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近年我们在积极培育一种超高产水稻——即超级杂交稻。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仅湖南省就有17个百亩和4个千亩中稻示范片亩产700千克以上,每亩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50千克。按全国推广2亿亩计算,每年能增产300亿千克稻谷,可多养活7500万人口。我们第二期的目标是:到2005年育成大面积亩产800千克、米质优良和抗性强的超级杂交稻。现在,这方面的研究( ),在试验田已出现了很有希望的苗头组合。因此,我对实现预定目标充满了信心。
我希望我的两个心愿能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尽( )快实现。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广阔 蕴藏 依靠
进展顺利 造福人类 国计民生
【3】袁隆平的两个心愿是什么?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4】袁隆平的心愿表现了他( )
A. 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B. 要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精神
C. 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精神
【5】你认为袁隆平的心愿会实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想对袁隆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问题吗?那就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轻松阅读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胆小、好强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 整天嘻嘻哈哈地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 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 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 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 他们常摇摇头说 小孩子家嘛不懂事 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 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 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我就要挨一顿 竹丝炒肉 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我很胆小。每当别人说一些关于“鬼”的故事,就认为世界上真的有“鬼”,害怕到了极点。晚上睡觉时,我就用被子蒙得严严实实的,真的害怕“鬼”把我捉去了。听到别人说“鬼”住在坟上,我就不敢到有坟的地方去。每到清明时,我就大哭大叫地不到坟上去祭祖。
小时候呀,小时候,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请你仔细作答: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我”小时候的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3)“我”小时候有什么特点?
(4)文章中有一段话没写出来,你认为按作者的写法,这段话应该写什么?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第一句。
(5)文中的“竹丝炒肉”是什么意思?
(6)你怎么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话?
14、读语段,按要求作答。
A.淡淡的月光从窗外斜射进屋子,照映在琴键上。乐曲从沉寂中开始,几个轻轻的双和弦相呼应,和着那淡如水的月光。宁静、安然。B. 院子里.树在地面上酒下一片斑驳的、移动的影,我的心中充盈着惬意、悠然。
【1】下列对A句进行缩写正确的是( )
A.月光从窗外射进屋子。
B.月光斜射进屋子。
C.屋子射进月光。
D.月光射进屋子。
【2】下列对B句进行编写正确的是( )
A.树洒下影。
B.树在地面上洒下影。
C.地面上酒下影。
D.树洒下一片影。
15、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1、习作:任选一题写。
1.题目:我不再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贪玩”“糊涂” “自卑” “相
信眼泪”等。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2.下面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请你补写后面的内容。
李芳也来参加期末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求:
(1)抓住“感到意外”“这样真不容易”展开合理的想象。
(2)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3)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4)自拟题目,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