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巧搭配(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考虑得(周到)
打扫得(____) 描写得(___) 高兴得(_____)
介绍得(____) 画得(____) 整理得(____)
改造(思想)
关心(________) 响应(__________) 热爱(____)
明确(________) 发扬(_________) 改正(_____)
2、给加点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岱宗( ) 昏晓( )
决眦( ) 绝顶( )
3、根据诗文《江畔独步寻花》内容填空
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曲线 (______)的震撼 (______)的建筑 (_____)的杰作
5、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危急—( )精壮—( )聚集—( )
高尚—( )凶狠—(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
潜:_______ 润物:_______
径:_______ 花重: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入——(_____) 明——(_____) 黑——(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晞:______。 阳春:______。 德泽:______。 徒: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讽刺 怀古)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物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现在人们常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3】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9、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绿野仙踪(节选)
〔美〕弗兰克·鲍姆
(一)
①多萝茜赶了好几里路,想停下来休息,就爬到路旁边短墙的顶上坐下来。隔墙是一大块稻田,离得不远处,她看见有一个稻草人。他的头是一口小布袋,塞满了稻草,上面画着眼睛、鼻子和嘴巴,装成了一个脸儿。
②正当多萝茜认真地注视那稻草人的脸儿上画着的奇特色彩时,她吃惊地看见他一只眼睛徐徐地向她眨着。起初,她想她一定弄错了,因为在堪萨斯州的稻草人,没有一个是眨眼的。但是现在这个家伙,却又在友好地向她点点头。于是她从短墙上爬下来,走到他那里去。
③“你好哇。”稻草人说,他的声音有几分嘶哑。
④多萝茜奇怪地问道:“是你在讲话吗?”“当然,”稻草人回答说,“你好哇?”
⑤“谢谢你,我很好,”多萝茜很有礼貌地回答说,“你好吗?”
⑥“我觉得不舒服,”稻草人微笑着说,“因为整天整夜地被吊在这里,吓走乌鸦们,是一件十分讨厌的事情。”
⑦多萝茜问:“你能够下来吗?”
⑧“不能,因为竹竿儿插在我的背里。如果你替我抽掉它,我将大大地感谢你了。”
⑨多萝茜伸出两只手臂,把他举起来离开了竹竿。
⑩当稻草人坐在地面上时,他说:“多谢你,我觉得像一个新生的人了。”稻草人伸展着他的肢体,并且打了几个呵欠以后,他问:“你是谁?你到哪里去?”“我的名字叫做多萝茜,我上翡翠城去,请求伟大的奥芝,送我回到堪萨斯州的家里。”
⑪他又问道:“翡翠城在哪里?奥芝是谁?”“什么,你也不知道吗?”她吃惊地回答他。
⑫“我什么也不知道。你知道,我是用稻草填塞的,所以我没有脑子。”他悲伤地回答。
⑬“唉,”多萝茜说,“我很抱歉。”
⑭他再问:“你认为,如果我和你一同到翡翠城去,那奥芝会给我一个脑子吗?”
⑮“我不知道,”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可以和我一块儿去。即使奥芝不给你脑子,你也不会比现在的情形更坏。”“那倒是真的。”稻草人称赞说。
⑯他们走回到路上去,沿着到翡翠城去的黄砖铺砌的路出发。
(二)
⑰她跑过去一看,突然停住脚,惊讶地大叫起来。原来有一棵大树,被砍去了一部分,在树旁边,是一个用铁皮做的人。他高举着一把斧头,他全身上下都很完整,但是他僵硬地站着,好像不能够动弹。
⑱多萝茜问:“是你在呻吟吗?”“没错,是我。”铁皮人回答她。“我呻吟了一年多了,却没有一个人听到,或者跑来帮助我。”
⑲“我该怎么帮你呢?”她急切地问。“取一个油罐来,给我的各个关节加油。”他回答说。
⑳多萝茜立刻跑进茅舍,找到了油罐。
㉑“首先,把油加在我的头颈上,再把油加在我手臂的关节上,最后你把油加在我腿上的关节上。”铁皮人回答说。
㉒于是多萝茜按指示把油一一加在它们上面,直到他能自如走动。
㉓他十分感激地说:“假如你们不跑进来,也许我会永远举着斧头,是你们救活了我的命。可是你们怎么会到这里来?”
㉔“我们是去翡翠城的,拜访那伟大的奥芝。”她回答说。
㉕他问:“你们为什么要去拜访奥芝?”
㉖她回答说:“我要请求他把我送回堪萨斯州去,稻草人要请求他给他一个脑子。”
㉗铁皮人沉默了好一会儿。随后说道:“你觉得奥芝能给我一颗心吗?"
㉘多萝茜回答说:“我想他会的,就像把脑子给稻草人一样地简单。”
(三)
㉙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一只大狮子突然出现在路当中,它张开它的嘴想去咬这只小狗。这时候,多萝茜不顾一切,冲向前去,猛掴着它的鼻子,她高声尖叫起来:
㉚“你怎么能咬托托!”“我并没有咬到它,”狮子摸着自己被打的鼻子。
㉛“是没咬到,但你是想咬它的。”她反驳着,“你身体虽大,但只不过是一个庞大的胆小鬼罢了。”
㉜“我知道我很怯懦,”狮子又害羞又惭愧地低垂着头说,“我也知道我的缺点。谁又能帮助我补救这个缺点呢?我想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森林中的一切野兽,都以为我是勇敢的,因为动物们一听到我的吼声就会害怕,避开我所走的路。”
㉝“你有脑子吗?”稻草人问。“我估计是有的。我从没想过这个。”狮子回答说。
㉞“我到伟大的奥芝那里去,请求他给我一个脑子。”稻草人说。“我去请求他给我一颗心。”铁皮人说。“我去请求他把我和托托送回到堪萨斯州去。”多萝茜附和着说。
㉟胆小的狮子问:“你们觉得奥芝可以给我胆量吗?”
㊱“一定可以的。”多萝茜、稻草人和铁皮人说。
【1】多萝茜在去往翡翠城的途中遇到了哪些朋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心愿?
朋友 | 心愿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画线句中“悲伤的稻草人”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皮人遇到了什么困难?多萝茜又是如何帮助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多萝茜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举目无亲(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
一见如故(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 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__________。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___________)
【4】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_________,也谈不上_________,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而不于_________。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2】读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于享受。
请你以“努力学习”为话题,仿写句子。
我________我_________我__________
【3】在这一段话中,有一句话表达了巴金爷爷对人生的态度。这句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巴金爷爷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巴金爷爷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让我们的生命也为别人开一朵花:
例如: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
一次________是一朵花。
________是一朵花。
________是一朵花。
13、课内阅读
“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父亲一面说着,一面脱掉湿透了的外衣。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1】“征服山”是指________。“征服自己”是指________。父亲说这番话是为了教育“我”________。
【2】“似懂非懂”的意思是:________。
14、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鹤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1】北京院落式民居为什么被称为“四合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京四合院为什么有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法来叙述。用“ ”画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15、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每个人都是天才》一文,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改成反问句:
(2)语文对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修改病句:
(3)“冬天来了,大雪下起来。”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把这句话写得更生动。
(4)爷爷要去长城。
改为双重否定句:
(5)带走了 童年的 风筝 梦想 我
组成陈述句: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0、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沈从文用细腻的笔法将腊八粥写得让人垂涎欲滴,非常诱人。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呢?请学习沈从文老师的写法,描述一下你熟悉的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