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淄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骑鹅旅行记》,回答问题。

    _________》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这本书讲述了小男孩_________顽皮透顶,特别喜欢捉弄小动物,结果被_________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经过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他增长了_________,结识了_________,也碰到过很多_________。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这本书告诉我们_________

  • 2、仔细读汉字,根据语境写出括号里汉字的拼音。

            2020年伊始,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侵袭)了中华大地。情况(严峻),人心(惊惶),在这紧要关头,党中央果断采取措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更有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人员,他们本着(牺牲)自我、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精神,毅然告别了家人,奔赴最危险的抗疫前线……几个月来,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终于换来了现在疫情的有效(控制)。我们相信,未来我们必定会(彻底)打赢这场病毒(防御)战——中国,必胜!

  • 3、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

    1.将白发唱黄鸡   _______________

    2.游园不   _______________

    3.爱鲈鱼美   _______________

    4.有人知春去处   _______________

    5.问行人去那边 _______________

    6.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

  • 5、照样子,写词语。

    1.咕噜噜(ABB式拟声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ABCC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无影无踪(ABAC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面面相觑(AABC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争先恐后(含有反义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同:__________乃翁: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 7、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_____(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_____,“同根生”指②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予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资的东西,她坚定、刚毅、(wán)强,有远大、执著的迫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饰大自然发现的冋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豆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shí)看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之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 ),变成( ),变成( ),她变成了( )。

    1以上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宇。

    (1)(wán)_____强  (2)侵(shí)_____

    3按课文内容,填人语段括号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条条科学定律

    ②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③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④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4语段中“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点美丽的泼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赞颂。

    B. 语段中“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感悟到只有珍惜时间才是最崇高的。

    C. 语段中的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 10、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藉 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 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 奈)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慈”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部。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在正确的字上打上“√”。

    【3】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我能写下面词的反义词。

    慈祥( ) 含糊( )

    【5】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 ”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

    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惊胆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                 

    3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从敌人这句话中可以读出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你想用哪几个词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人体里的“军事学校”——胸腺

    人体的胸骨后面,有一对颜色灰红、质地柔软的长梭形器官。这时还不到两重的“家伙”到底于人体有何作用,多少年来医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60年代末,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胸腺的功能才逐渐被揭开。原来,在人体防御“外敌”入侵和平定“内奸”战斗中,它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医家冠以“免疫中枢”之美称。很多人知道,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是保护人体健康的主力军。当它们发现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时,便会立即同入侵者展开殊死搏斗,直至把入侵者消灭为止。但说来使

    人感到惊奇的是,当这些淋巴细胞刚从骨髓里制造出来的时候,都是完全没有战斗力的,新生的淋巴细胞必须进入胸腺这所“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训练”后,才学会识别敌我友的本领。  

    由此可见,胸腺对于人体健康是生死攸关的。老年人的胸腺逐渐萎缩,胸腺机能衰退,抵抗能力日渐低下,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笔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了一批刚出生的小白鼠的胸腺。几个星期后,大部分小白鼠因感染疾病先后夭折了。有两只虽长至成年,但后来都患上癌症,终归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胸腺对保障健康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人体内还经常会有一些越轨的细胞,它们常常“改头换面”,无视人体的统一指挥,占山为王,无休止地生长。这些变异的细胞是酿成肿瘤的隐患,如果不把它们及时消灭的话,那是会危害生命安全的。而经过胸腺“培训”的淋巴细胞,除能消灭入侵之敌外,还学会了识别内奸异己的本领,它们游弋全身,癌细胞即使乔装打扮,它们也能发现,及时把这些“叛逆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不会患肿瘤的原因。相反,据调查,在大部癌症病人体内,这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是低下的。  

    以上事实给了医学家们很大的启示——能否通过增强这些淋巴细胞的功能来治疗肿瘤呢?他们从动物的胸腺里提取出一种叫胸腺素的物质,用作肿瘤患者的实验治疗,现在已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效,这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胸腺”被医学家冠以“免疫中枢”之美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下列具体内容是用什么作比喻的?  

    (1)病原微生物____________

    (2)变异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___________

    4“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了一批刚出生的小白鼠的胸腺”,“一批”能否改为“三只”“五只”为什么?

    ______

    5“大部分小白鼠因感染疾病先后夭折了”,“先后”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

    6“据调查,在大部分癌症病人体内,这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是低下的”。句中的“数量”和“功能”的次序不能颠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题。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空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崖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然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红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是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收敛( )   万顷烟波(

    皓月( )   沧海一粟( )   闷葫芦(

    2仔细读短文,从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似的词语。

    光芒(   )   皓月(   ) 无际(   )

    3按短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作用。

    (1)突然间,一轮(   )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2)这时上面有(   )青天,下面有(   )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

    (3)与晚风、(   )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   )描写的。可是(   )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   )的人!我虽然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   ),也是幸事。

    4文章几处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你最喜欢哪一处,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写出几句古今文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1.你难忘的往事有很多,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并用大约80字描述出来。

    2.井底有两只青蛙,它们渴望见到井外的世界,一次暴雨过后,井水涨满井口,两只青蛙跃出井口。半年后,一只青蛙在外面安了家,另一只青蛙又回到了井底。它们离开后都经历了什么?请展开想象,用大约80字来表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