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的反义词。

    1.经过我们的打扫,原先脏乱不堪的小屋立即变得______

    2.昙花谦虚地说:“值得______的不是我,是阳光和雨露。”

    3.英勇的人可以战胜一切,______的人将一事无成。

    4.当我们快到会场的时候,______的舞台热闹起来了。

    5.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同学们做作业要______,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眨眼间,我们已经从小孩长成了大人。_______

    2.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_______

    3.难道我们只把语文和数学学好就行了吗?_______

    4.狂风中的雨点儿生气地敲打着玻璃。_______

    5.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_______

    6.在这次文化节日庆典中,有许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中国志愿者热情接待了他们,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

    7.风卷雪花辞腊去,香随梅蕊送春来。_______

    8.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_______

    9.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_______

  •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狀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

    (3)我能让狂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________

  • 4、熟读背诵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1.“最是一年春好处”这句诗,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诗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用于突出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__________”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第二句紧承首句,写的是__________。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5、阅读积累。

    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敬爱的老师,您用格言“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_______”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您用泰戈尔的名句“使卵石臻于完美的,______________”,教育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要有恒心与毅力;您还告诫我们“___________”千万不要忘记做人的根本。“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敬爱的老师,您的哺育深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大漠沙如雪,  

      ,快走踏清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钩” 指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______比作“钩”。“____________”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3这是一首借______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_____,借此表达自己____的遗憾之情。

    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_______等景象可看。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我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从所填的关联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中说“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_________”的意思。“我的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 10、读文段,完成练习。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1】作者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重点抓住头_____ 、眼_____ 、鼻_____ 、眉_____、头上 _____、腮上无多余的肉、脖子_____等特点突出了人物透出的精气神。

    【2】根据人物特点,给下面一段外貌描写补充上关键词。

    这是一个艰难地行走在长征路上的小红军。一张_____的小脸上几乎看不到血色,高高凸起的颧骨与_____的两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身军装已经磨出了_____,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成语可以这样用吗?

      让我们听一则笑话:

      老师指着数学作业本上的错误责问胖乎乎的小明:2怎么写成0

      成语中不是有句2到零吗?小明振振有词。老师听了哭笑不得:那叫掩耳盗铃!你真敢乱用。

      小明又辩:不是乱用,我这是不同凡想老师气极,直指小明训道:不动脑子,光长膘!

      小明自嘲:有啥办法,俗话说笨鸟先肥嘛!老师始觉失态,忙和声细语问:你干嘛老是篡改成语?

      小明据理力争道:现在电视广告词中不是常有牙口无炎’‘无鞋可及随心所浴咳不容缓吗?

    老师听后长叹一声,无言以对。

    【1】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

    不同凡想( 笨鸟先肥(

    随心所浴( 咳不容缓(

    【2】在生活中,你还知道类似的被改动的成语吗,在下面试着写一写。

     

     

    【3】当你在生活中看到那些成语被篡改使用时,你的想法是什么,写在下面。

     

     

     

     

  • 12、课外阅读。

    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褪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这次实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1】选文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2】“泥锅和泥罐下了一大堆炭火”里的“生”应选解释(   

    A.出生,诞生。

    B.活,跟“死”相对。

    C.使柴、煤等燃烧起来。

    D.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3】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的正误。   

    ①“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是比喻句。( )

    ②“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是比喻句。( )

    ③“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不是比喻句。( )

    【4】选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我”在荒岛上________的经过。

    【5】“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     

    A.夜里很冷,“我”睡不着觉。

    B.“我”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C.“我”做事认真,不怕吃苦的精神。

    D.“我”怕火熄灭了,没有火柴点燃。

  •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有个普遍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见闻广博却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认识肤浅,反应敏捷却欠缺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坐在屏幕前,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孩子,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大家可能读过《西游记》这本书,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漫画书。两相比较,在读书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神奇的语言文字之美。至于影片和漫画,虽然也会带给人们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虽然同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虽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希望大家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填空。

    (1)第②自然段中的“这样的孩子”,其优点是见闻广博、____________、反应敏捷;其不足是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____________、欠缺推敲思索。

    (2)作者把__________比喻为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__________

    (3)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就不同。如果想了解儿童不喜欢阅读书籍的原因,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自然段。

    【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填序号,单选)。

    A.静下心来读书的孩子愈来愈少了

    B.影片和漫画带给人们艺术享受

    C.希望孩子们走进书里去

    【3】小华沉迷于看电视,不爱读书。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劝劝他。

    小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过年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日:“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姑娘爱花,小子要……”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

    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作者回忆幼时过年的经历,语言不乏幽默风趣,试举一两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如果母亲此时准备放下手中洗着的衣服,领着“我”外出,“我”高兴了,再看到同样的景物时,会是什么感受?请尝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