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组织研学活动,同学们想了解南宋抗金的历史,可以参观
A. 河南省新乡市陈桥驿
B. 河南省淮阳市澶州城
C. 浙江省杭州市岳王庙
D. 北京市东城文丞相祠
2、春秋第一个霸主是 (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3、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杜甫悲痛的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当唐军得胜时,他又以狂胜的心情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安史之乱从发动到平定的先后顺序是
①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②唐玄宗逃往四川
③李亨被拥立为敌
④攻占洛阳、潼关
⑤763年被平定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④②③⑤
D. ①④③②⑤
4、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曲辕犁、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5、历史兴趣小组要排演《安史之乱》的短剧,你认为剧目中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①安禄山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玄宗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6、下图为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用此阵法击败倭寇的是
A. 辛弃疾
B. 戚继光
C. 李自成
D. 郑成功
7、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借鉴苏联的经验
8、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开通大运河
B.灭陈后统一全国
C.建立了隋朝
D.出现“开皇之治”
9、历史上“黄袍加身”的典故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 李世民
B. 李隆基
C. 赵匡胤
D. 朱温
10、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面隋朝至清朝朝代更替示意图补充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唐 ②吐蕃 ③南宋 ④明
B.①唐 ②辽 ③ 南宋 ④明
C.①明 ②辽 ③南宋 ④唐
D.①唐 ②辽 ③明 ④南宋
11、下图为1950—1956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对其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2、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其出现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3、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 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 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14、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并立
B.和平共处
C.三国鼎立
D.国家统一
15、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求法
C.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D.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16、永州某中学七年级(1)班举行“经济重心南移主题讨论会”,下列叙述不符合这次讨论会主题的是
A. 苏湖熟,天下足
B.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C.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 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17、《新唐书》记载:“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这是对
哪一盛世景象的描述?(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光武中兴 D. 开元盛世
1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代天骄”的贡献是( )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
C.定都北京
D.设枢密院掌管军事
19、下面是我国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此表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 18% | 4.1% | 2.8% |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 5年 | 24年 | 15年 |
A.三大改造完成
B.新中国成立
C.改革开放实行
D.一五计划实施
2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理政最显著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分封 B.开创郡县 C.创立殿试 D.重用人才
21、北宋的创立时间是________,创立者是宋太祖________;北宋后期与______相约夹击辽国,该政权的创立者名为_____________。
22、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_____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3、明成祖朱棣通过________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24、1616年,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年,_______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25、背景:辽太宗时,占领____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6、请你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28、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临潢府。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9、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0、中国人能吃上玉米,马铃薯,花生这些美食最早在________。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2、列举题:请你列举出宋元时期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
33、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民族篇)
材料三 1005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真宗应允每年送给辽银十万两、绢20万匹,双方约为兄弟国。
材料三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需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2)材料二中的“和议”历史称为什么事件?材料三中的“和议”影响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两次和议产生了哪些相似影响。
(经济篇)
材料四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4)上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叫什么?它最早出现于北宋的什么地区?
(科技篇)
材料五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5)请列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一例并说明其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