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因干枯而萎缩。 (______)
2、优美高雅。 (_____)
3、说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_______)
4、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______)
2、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系: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角: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脚: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卡: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看: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像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回味无穷,我还读过他的散文作品《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中的“我”在那一天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变化,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抓住了“我”和母亲的_______、动作、________、________等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根据提示写诗句或名言。
(1) 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答应了别人的事而又不去做,或不认真去做,必然会失去信用,正如《老子》里所说的“_______________”。
(4) 反映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_____,_______。”是从视觉来写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的想象。
【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_____”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数(shǔ shù)枝梅
为(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七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那时,我们乡下的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一个花格子书包!
一天,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成年不做新衣服,连在旧衣服上打块补丁的布,妈妈都要翻箱倒柜地找上半天,哪里还会有多出来的碎花布给我做书包呢?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她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的。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过多少次艰难的开口,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羞辱和拒绝,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碎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一抬头,我忽然看见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恬。“好好学习”她依旧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妈妈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丝线是妈妈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虽然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给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A.最美的书包 B.花格子书包 C.卡通书包 D.我的书包
【2】书包做好以后,“我”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从文中选择相关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她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的。
这句话是对妈妈的________描写,“通红通红”与上文的词语_______相照应,说明妈妈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
(2)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
“我”为什么感到愧疚和不安?从此以后,“我”是怎样对待这个书包的?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来形容你的母亲;你还会用孟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歌颂天下的母亲。
10、阅读《西游记》选段(有删改),完成练习。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中,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1】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__”。
【2】假牛魔王为什么对铁扇公主说小心扇子被孙悟空骗了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加点词语表现出的人物心理。
(1)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写出了孙悟空( )的性格。
A.机智 B.狡诈 C.无赖 D.急躁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花朵张开时,花瓣是________的,草地也是________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________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________的了。
【1】认真按原文填空。你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了吗?观察下面的图片,试着判断一下吧。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花朵张开时,花瓣是________的,草地也是________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________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________的了。
草地的颜色:________
时间:________
草地的颜色: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总结:草地在一天中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2】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展开叙述的。先写“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时草地的颜色和________时不同,然后产生了________,最后经过________找到了原因。
【3】你从选文中的“我”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
12、课外新视野。
石头为什么会“烂”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①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②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进攻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许多小动物也是石头的破坏者,它们有的在石头上打洞,有的叮在石头上生活。
生物死后,尸体也能分解出有机酸,迫使石头分解。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瘦弱”: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体会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画曲线自然段:_______________
【5】概括地说,石头慢慢“烂”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这许多破坏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新体验。(18分)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时还没有电视等先进的媒体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发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一本《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社的广告很有创意,回来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流,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这天,林肯处理完一天的公务,顺手拿起一本新到的《智慧》杂志翻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本杂志的中间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在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这本杂志:这既然是大家喜爱、风行全国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决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的现象。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壁小洞上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
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社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一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都采取了寄回杂志社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位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改名。这本杂志,就是至今仍在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
在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300人的面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在“平凡”之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奋力捕捉。机遇的确时有时无,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变革时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年代,也是特别需要有一双能发现机遇的眼光的年代。
(1)从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内。(6分)
眼光( ) 风靡( )
( )的大字 ( )的墙壁
( )地观望 ( )地撬开
(2)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讲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容上起着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3分)
(3)文章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里的“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一句与文中哪句相照应?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5)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着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杂志社编辑部认为,林肯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简要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主题讨论。
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学生用实验推翻。
【1】下列名言与上述材料说明的道理意思相近的是( )
A.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你从聂利身上学到了什么?请写出你读了这则材料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
请选择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或许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安静的倾听……),用细腻的笔法将它描写出来,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