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聊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填空,再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                );吃饭的时候,日子(             );默默时,便(                      )。

    仿写:(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 2、读下面这段话,然后用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走进树林,空气格外_______。只见泉水从泉眼里涌出,顺势向远处流去,汇成了一条________的小溪。我们喝着________的泉水,听着_________的鸟叫声,真是心旷神怡!

  • 3、语言积累:古诗词填空。   

    (1)诗句“________,孤云独去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2)宋代诗人苏轼的诗“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好美。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写出了诗人陶渊明的悠然自得。   

    (4)我能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提示: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5)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提示:出自张志和的《渔歌子》)

  • 4、请补充下列成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起舞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烛夜________ 才华____________

  • 5、请用“清”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到下面的括号里。(2分)

    推开窗户,一股(   )的风迎面吹来,窗外一切都( )地出现在你眼前:一条(   )的小溪旁,一个(   )的小姑娘正捧着水喝呢!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 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古诗前两句中的“___”和“___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___的相知之情 。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

    A.孤独 B.高兴 C.悲伤

  • 7、阅读短文。                                   

    十五夜望月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 ,冷露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望 ,不知 / 秋思/ 落谁家。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天的景物。

    5“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与理解。

    说勤奋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用了 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jí qǐ zhí zhuī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o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在文中(   )里正确的音节下面划上横线。

    勤奋好(hào  hǎo)学

    成绩很差(chà  chā

    远渡重 chóng  zhòng)洋

    有所作为(wéi  wèi

    2根据拼音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gǔn guā làn shú   háo bù qì něi  

    jí qǐ zhí zhuī       míng liè qián máo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他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  

    2)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改成陈述句:  

    4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两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就在bó bǎi)父逝世那一年的zhèng  zhēng)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guān  guàn)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用波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读画双横线的句子并填空。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鲁_________的性格特点。“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看是_____________,实际是______________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 猛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 粗鲁)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简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1】用“√”画出括号里运用恰当的词语。

    【2】第①自然段中,描写李大钊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选段通过对敌人___________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魔鬼”一词可以体会到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突出父亲的镇定无畏,选段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突显父亲的品质。这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段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岀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文章举的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B.第三段与主人公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C.因为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几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①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句子②指出________________;句子③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④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即“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作的演讲。文中提到张思德的地方仅两处,是否是对主题的偏离呢?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观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________”。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多项选择)。

    A. 分类别   B. 列数字   C. 作比较   D. 下定义

    E. 举例子   F. 打比方

    45节横线上应填(    

    A. 初四   B. 初五   C. 初九   D. 十五

    5最后一节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下列与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    )(多项选择)。

    A. 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B. 4亿年前   C. 7千万年前   D. 今天

    65节说明了3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3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

    A. 刘老师追风筝。

    B. 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 刘老师爱逞强。

    (2)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  

    (3)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

    A. 对生活的热爱。

    B. 生命的顽强。

    C. 自信乐观。

    D. 天真可爱。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林的山真奇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生活中,你一定有自己喜爱、欣赏的植物吧!或花,或草,或树……这些植物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它们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同样触动着我们的心灵。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植物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内容充实,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