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淄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_____ 燥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躁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悬灯____彩  ____然不同  五____四海  焉知____

    翻箱____   司空见____)   见微知____)   (____而不舍

    1.姐姐的复习资料不见了,她在家里_____找了一个下午也没有找到。

    2.虽然你和他都是孙老师的学生,可你们在班级中的表现却是____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有____的精神,相信最后的成功会属于我们。

    4.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有了较好的旅游条件,欢迎____的朋友前来观光游览。

  • 3、词语巧积累(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相处

    _______人不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满目

  • 4、关于书,有许多名言,我们来看看名人把书比作什么。

    例: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阶 梯)

    (1)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书是( )

    (2)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是( )

    (3)我说: ”——书是( )

     

  • 5、按要求填空。

    1、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_______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__________  __________ 涌浪像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北边的天际__________ _________  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 ________ 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2、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茶园也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茶姑娘 ___________ 。她们____________________ 嫩芽。

    3、我国的古诗作品非常多,其中也不乏充满哲理的诗句。如苏东坡《题西林壁》一诗中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样一句,就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4、我们知道512日是母亲节,我们中华民族是最注重孝敬父母的民族。古代诗人也曾经写过不少表达对父母感恩的诗,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一句诗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词之一: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这两位获奖人物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 7、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选考题

    《汪曾祺读本》片断

    杨花萝卜

    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杨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曰:"杨花萝卜" 。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我家不远的街口一家茶食店的檐下有一个岁数大的女人摆一个小摊子,卖供孩子食用的零吃。杨花萝卜下来的时候,卖萝卜。萝卜一把一把的码着 。她不时用炊帚洒一点水,萝卜总是鲜红的。给她一个铜板,她就用小刀切下三四根萝卜。萝卜极脆嫩,有甜味,富水分。自离家乡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或者不如说自我长大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

    除了生嚼,杨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为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 人之初, 鼻涕拖, 油炒饭, 拌萝菠。

    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佐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

    萝卜丝与切细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菜。

    北京的拍水萝卜也不错,但宜少入白糖。

    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氽羊肉汤,味鲜而清淡。

    烧小萝卜,来北京前我没有吃过(我的家乡杨花萝卜没有熟吃的),很好。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来北京,要我亲自做一顿饭请她吃。我给她做了几个菜,其中一个是烧小萝卜。她吃了赞不绝口。那当然是不难吃的:那两天正是小萝卜最好的时候,都长足了,但还很

    嫩,不糠而且我是用干贝烧的。她说台湾没有这种小水萝卜。

    1这篇短文选自《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文章写了杨花萝卜 四种吃法。

    2除了杨花萝卜,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 )等美食。

    A. 鸭蛋 干丝 豆汁儿   B. 炒饭 凉皮 小笼包   C. 扁豆 腊肉 拌豆腐

    3汪曾祺家乡的美食让他口水直流,家乡的人更使他难忘。家乡的哪些人使他难忘?为什么?(列举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这段话前后照应,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表的赞美,请用“ ”画出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

    【2】“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个“东西”是指_____________

    【3】将描写父亲的表的内部构造的句子画上“~~~~”。

    【4】你的家里一定有表或者钟,请你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你家的钟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题

    大自然的邮票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嫩的芽瓣。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泥土。落叶是大自然的邮票,把一年四季寄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这一段话共有____句话。

    【2】填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①一年有_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

    ②春天的树上,芽瓣是(嫩嫩的);夏天的树上,叶片是____;秋天的树叶颜色有__________;冬天的树下,满地是_____

    ③大自然的邮票指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单  简朴  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一样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哀  悲伤  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刑场上,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 )里。当时,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刚强如铁……她没有牺牲,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jīn  jìn)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寄托我们对英雄的思念。我想了想,弯腰采撷了一片最红的柞叶,小心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简单  简朴  简陋)________的小草房     (悲哀  悲伤  悲壮)________的历史

    ________      情不自________jīn  jìn

    2从文中找出两个描写赵一曼形象的四字词语,另外再写四个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两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语句。

    4作者为什么要采撷一片最红的柞叶夹在笔记本里呢?请联系短文题目,说说红叶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书法家王羲(xī)之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现在书店里还摆着他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的印帖,那是古今书法的典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怎样造就的呢?

    王羲之出身在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他曾经临摹过好些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还专门学习过汉朝的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王羲之不但善于学习历代书法家的长处,而且经过刻苦钻研,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苦心琢磨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和气势,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衣服上用手写字。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后来,他到永嘉去做官,总在池边苦心练字。每次练字后,就在池塘里洗砚刷笔,把一池水全变成了黑色,人们称之为墨池。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第三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告诉我们,王羲之书法艺术获得成功有两点原因:

    第一:  

    第二:  

    2.文中表现王羲之为独创自己的书法艺术而刻苦钻研的例子是哪几个?打“√”表示。

    临摹别的书法家的字帖。(  

    在衣服上写字,写破了衣服。(  

    专门学习张芝的草书。(  

    长期练字,洗砚刷笔,把池水变成了黑色。(  

    3.选择正确的说法打“√”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最后一句的关系是:

    总起分述( 先分后总(

    首尾呼应( 并列关系(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肯定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赞扬王羲之刻苦钻研书法艺术的精神。(  

    介绍王羲之的墨池的来历。(  

    宣传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5.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王羲之出身在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

    对加点部分的理解是:  

    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这句话去掉没有不以后,应改写为:

      。只有这样才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

     

  • 14、阅读理解与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或。

    1诗中两个,两个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2~4接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的形象对比。请概括出各小节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1)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有的人中的第一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语句,突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贯穿全文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 17、改为字句。

    ①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邮票很快被那位先生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行走。行走在书籍中,行走在山山水水里,行走在父母、老师的爱里……在行走的途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人、事或景,饱含了浓浓的情。

    请以“行走在 ”为题,通过一两件具体生动的事例写下你在“行走”途中的故事。要求:不少于400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