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与下列事物有关的古诗句或名句。(创新题)
(1)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勤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纯——(________) 清晰——(________) 驱赶——(________)
弱小——(________) 伤害——(________) 商议——(________)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诞”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它的第六笔是_________。它的意思有:①人出生;②生日;③荒唐的,不合情理的。给下面的“诞”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荒诞不经( ) 诞生( ) 华诞( )
4、奇奇整理了一些阅读名著时看到的格言和谚语,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3)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是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和帮助,可谓是“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我们长久地接触一种事物,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如果接触一个人足够久,就可以知道其真实品性,这就好比“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选自《匆匆》,作者是____________,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填写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
②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籍《秋思》 )
③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⑤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____________、小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书、行书。
6、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请默写《石灰吟》,并完成相关题目。
资料袋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房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还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等诗句,表现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品德修养指向了祖国历史上的英烈人物。 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之后便入仕为官。他为官清正廉洁,时常着便服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为人刚正不阿,坚贞不屈,敢于为民请命、抨击权贵。 |
【1】请默写《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资料袋”,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石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阅读下列课内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è)……”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选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料足、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腊八粥的可口诱人。
【2】片段中,“叹气”是指___________,为什么要多次写腊八粥“叹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用大量笔墨写了等粥过程,却用寥寥数语写了喝粥部分,这样安排的好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八儿等妈妈煮腊八粥”这一过程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八儿嘴馋与天真可爱的特点,还写出了妈妈对八儿的疼爱,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B.喝粥的部分,虽然寥寥数语,但让读者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美味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
C.详写八儿等粥过程中一连串的心理变化,间接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等待的美好。
D.等粥是重要的,喝粥并不重要,所以等粥作为主要内容详写,喝粥作为次要内容略写。
10、阅读与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选文中有一句谚语,这句谚语是“________”。这句谚语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
【2】“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
【3】“零七八碎儿”在选段中具体指什么?用“﹏﹏﹏”画出来。
【4】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吃粥时场面十分热闹。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突出说明了粥的原料丰富。
C.这句话略带讽刺意味,意思是煮粥的原料太过丰富,已经不像是在煮粥,而像在进行农业产品展览。
11、课外阅读。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 、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是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我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我国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下面说法和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我国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水平的1/4。
B.我国人均水资源d地区分布不均,南水北调的难度很大。
C.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
D.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69%以冰雪形式存在。
【2】从第③自然段看,下面选项中不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B.农业用水的使用量超过了工业用水的使用量。
C.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南水北调难度大。
D.我国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3】划线句子主要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
【4】为了具体说明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文章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地区的水资源情况。
【5】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赏析
屋子前面是一个小院。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丛丛,一片片,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的。成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花上,不住地唱着它们的歌儿。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丛丛、一片片”等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两句话,填空。
(1)成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嗡嗡地盘旋在花上。
(2)成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花上,不住地唱着它们的歌儿。
你喜欢第_____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通过描写 和 ,表现了小院的春天
。
13、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旺盛——(________) 独创——(________)
【2】有些桃花心木树苗为什么会枯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人认为什么样的树苗才能长成百年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不按规律来给树苗浇水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fā fà)上,那头发打成卷(juǎn juàn)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dū dōu)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qí yì________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大火炉里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wàng wàng________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头发________(fā fà) 卷________(juǎn juàn) 都________(dū dōu)
【2】给文中的拼音填上合适的字。
qí yì wàng wàng
________ ________
【3】填空。
①“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是指________;“她可忘不了这个”中的“这个”是指________。
②课文中提到“大年夜”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________。
③小女孩幻想中见到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她________。
【4】根据“她的一双小手……”一自然段内容,将下面4个词语按小女孩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
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
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字句)
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桃花心木不是一种普通的树。(肯定句)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C.这场电影,我不能不去看。(反问句)
这场电影,难道我去看吗?
D.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叹句)
此刻,他的心情激动吗?
16、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 。”
17、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起跑线。
手指、杨柳……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事物,但在作家们笔下却变得饶有趣味,引人深思。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普通事物值得写,选择一个能使你有所感触的写一写,要写清事物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