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描摹——(_________) 苍翠——(_________)
(2)反义词。
顽强——(_________) 团结——(_________)
2、用一组反义词补全下列成语。
大(____)小(____) (____)奉(____)违 (____)此(____)彼
化(____)为(____) 开(____)辟(____) 积(____)成(____)
3、比一比,口头再组词:
认(_______) 准(_________) 先(_________)
队(_________) 难(______) 失(_______)
4、写两句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tài shān(______) mù biāo(______) zhí xínɡ(______) yán jùn(______)
mó ɡuǐ(______) tiě chuí(______) chè dǐ(______) yā pò(______)
6、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
7、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_____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言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9、综合实践。
【1】我知道这幅作品是《 》,作者是 。( )
A.颜勤礼碑 颜真卿
B.千字文 怀素
C.兰亭集序 王羲之
D.古诗四帖 张旭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笔方整,笔力刚劲,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B.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
C.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
D.笔画横平竖直,粗细一致,以圆为主,圆起圆收,圆中有方,富有奇趣。
【3】六年级(1)班开展了“聊聊书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完成下表,做做准备工作!(第1题中提到的人物除外)
书法家 | 时代 | 擅长字体 | 代表作品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4】杨华认为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是在浪费大家宝费的时间,就向老师提议取消书法课。请你帮老师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是一篇优秀习作,和同学交流好在哪里。
八月十五摸秋
①我的家乡——兴义,有一个风俗习惯: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②这一天终于到了。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③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地里。我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其他青菜。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数,还很清白。
④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发出邀请。“我家的才好。”小丽也不甘示弱。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这好办,我们一家摘一点,吃完一比,不就行了吗?”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⑤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窜到那家地里,不大会儿的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我们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吧。”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小丽和玲玲挖坑,剥蚕豆,祝梅回家找锅、柴,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⑥蚕豆很快就煮熟了。我嚼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里钻了出来。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真好吃!”玲玲说。“谁家的最好吃?”小丽问。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两家的一样好吃。”
⑦大人摸秋,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摸到了欢乐。
【1】旁评:根据提示,把你的评价补充在A、B处的横线上。
A.第④自然段与摸秋有关吗?能否去掉?__________________
B.习作结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评: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了八月十五晚“我”和小伙伴们去“摸秋”这一风俗。
我也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12、课外阅读(12分)
考核
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极为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包括专攻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早已有了职业和收入稳定的女大学生,但经过考核,最终被录取的并不是她们,而是一位相貌平平、扎着小辫子的文静姑娘——雯雯。
最后一次考核安排在幼儿园的二楼。楼外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鸟儿在枝头欢唱。楼梯拐角处,却有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流着鼻涕,泪汪汪的站在那儿等着什么。众多应聘者,大多面容姣好,打扮入时,举止得体。他们都从小男孩的面前走过,满怀信心地去参加面试;只有雯雯一个人停了下来。她不仅掏出手帕给男孩擦干净了鼻涕,还亲切的说了一句:“小弟弟,是不是找不着妈妈了?别着急,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我带你去找妈妈。”
面试之后。众多的应聘者匆匆下楼,对拐角处的小男孩视若无睹,惟有雯雯吧脏兮兮的小男孩抱了起来,那么亲切地哄他,那么认真地给他唱歌,那么投入地给他讲故事----而这一切,被早已架设好的录像机全都录了下来!
天哪,考生们大吃一惊,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专门设计的“机关”!
在一楼的大厅里,聚满了等待宣布结果的应聘者。当考核小组宣布被录用者是雯雯时,大家目瞪口呆,一双双惊愕的目光一起投向了着装朴素、相貌平平的雯雯。雯雯也暗想:“我的文化成绩并不十分出色呀,为什么……”随后,考核小组播放了录像,众多的报考者,羞愧地低下了头----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横线的词语。(2分)
视若无睹:
目瞪口呆:
(2)根据文章概括人物对待小男孩的不同态度。(2分)
众多应聘者对小男孩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雯雯对小男孩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小男孩在楼梯拐角处“等着什么”。(1分)
(4)文中的“考核”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13、 燕子
①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2至3倍。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它们一会儿飞快地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它们能够突然间来个180度大转弯;它们还能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像一把把打开的剪刀,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可以有效减轻空气阻力,使它们能够灵活转弯,这些对飞行都是特别重要的。还有,燕子身体轻盈,平均重量为43.5克左右,堪称是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而且四个趾全朝前,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还是捕虫能手。燕子主要捕食蚊子、苍蝇等昆虫,一对燕子夫妇每天可以捕8000多只虫,1个月就可以吃掉20多万只害虫。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称得上是人类的朋友。
【1】短文是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来介绍燕子的。
【2】短文第①自然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燕子善于飞翔的?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短文中找出“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并抄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燕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1)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2)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仅仅因为它身体轻盈。
(3)燕子可以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还能悬在空中给孩子喂饭。
(4)燕子能大量地捕食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14、读漫画,回答问题。
【1】下列对漫画主题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热爱生活,关爱动物。
B.我们要保护环境,关闭化工厂。
C.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D.我们要和小鱼和平共处,其享资源。
【2】请结合这幅漫画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儿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上面短文中的事情是作者上学时发生的,令作者难忘。在你的小学生活中,一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同学,一定也有一些让你难以忘却的事情吧。试着写一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