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默写诗句。
(1)在《采薇》(节选)中写景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雨滋润万物的诗句是_________。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柔和、浅淡这一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通过对比衬托,表明早春之景优于晚春的诗句是_________。
(4)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作者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的诗句_________。作者巧妙地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美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
2、查字典填空。
1.“锤”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含有“锤”字的成语有千锤百炼。
2.“凿”是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共______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凿子;②开挖,打孔;③确实。含“凿”字的成语,与勤奋学习有关的是:____________,它在这个成语中的意思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3、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_______晕_______眩 垂_______丧_______
聚_______会____ ___完_______了
①他___________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②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___________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③那些鸡___________地叫着。
④雄鹅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___________了。
4、补充词语。
轻于___毛 精兵___政 不___不忙 一___而入
重于___山 死___其所 千___一发 满脸___肉
5、比一比,再组词。
籍( ) 魔( ) 峻( )
藉( ) 摩( ) 竣( )
残( ) 瞅( ) 袍( )
贱( ) 锹 ( ) 抱( )
6、阅读理解。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 、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______ 犹: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 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D. 象征
【3】“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式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起,到“____”终。以“____”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
①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体生活的昆虫。
②蜂王也叫母蜂,它的职能是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
③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儿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的这种交流方法,是它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
④蜜蜂要酿成1千克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5千米,那么,蜜蜂采1千克蜜,就得飞上45万千米,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1】这篇文章介绍的是______。
【2】选文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介绍了蜜蜂的特点。
【3】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语段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
A、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
C、无形的时间就像太阳一样
D、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的含义。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请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我还清楚的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静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动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呢!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的进入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以人热恋,就像棵棵幼苗,尽情的吮吸着沽沽流来的甘泉。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轻松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的描红名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到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样的山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着这样的_________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_,江上________,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按原文把文段补充完整。
这样的山___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__着这样的________山,再加上空中________,山间________,江上________,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请找出概括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的句子画上“______”。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13、阅读选文,完成训练。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我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④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
——( )
——( )
【2】“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这里的“抖”和“推脱”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合欢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合欢树象征了母爱,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的付出
B.合欢树象征了住在作者原来房子里的儿子身体弱不禁风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
A.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B.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
14、课外阅读训练
寂静除夕夜
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那是“文 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XXXXXXX”。
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热在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
【1】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_______ ;地点是:_______ 。人物是 __________ 。
【2】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万籁俱寂( ) 沸反盈天( ) 幸福( )
【3】文中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为什么乡亲们在除夕夜没有放鞭炮?这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尾写“我深深懂得了……”我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9、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最近你读了什么书?请你以梗概的形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本书。注意要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行适当筛选,做到过渡自然,表达连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