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韩非子》是收录 哲学家韩非及其 的作品集。
2.《战国策》是西汉 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 和 ,共计 篇。
3.《矛与盾》原文:楚人有 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 ,物莫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于物无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能应也。其中,“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译文为:
2、知识积累填空
1.《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第__________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2.鲁滨孙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鲁滨孙第二次出海是去__________ 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鲁滨孙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________,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 抵达巴西。
3.鲁滨孙第四次航行是去__________,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__________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4.鲁滨孙有一包钱币,约值________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 ________,都已经发霉了。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外—— (_______) 小——(_______)
上—— (_______) 好——(_______)
4、根据拼音写词语。
dǐ yù páo xiào kānɡ kǎi
( ) ( ) ( )
jì mò pái huái mǐn jié
( ) ( ) ( )
5、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
2.包公断案——____________。
3.水滴穿石——____________。
4.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字词。
浸: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_
【2】本词上阕描绘的是______________的山林景致。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
【4】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戴罪之宫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本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5】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词,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催人奋进的诗句有哪些,然后写下来。(至少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清平乐》,完成练习。
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因风飞过蔷薇。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词人、书法家__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 名。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_____________ 之情。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上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 而死,就比 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 去死,就比 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将上面的短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 或:_______
【3】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泰山”比喻:______________ ;“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
【5】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6】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10、课内阅读。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我一声不吭,盼着”,“我”盼着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作者借助蹲在母亲身边看着她洗衣服,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法,真实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当时盼的心情。
【3】选文中,词语“一声不吭”先后出现了三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
【4】下列对画“ ”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B.“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C.“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D.“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母亲习惯如此,总是不能兑现对自己的承诺。
11、阅读下面的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最近学校对图书损坏情况做了调查,并做了如下统计。
损坏情况 | 完好无损 | 损坏较轻 | 损坏较重 | 严重损坏 |
图书数目(册) | 20000 | 20000 | 40000 | 20000 |
【1】从此表中,我知道这是关于_______________ 的调查。
【2】我发现损坏较重和严重损坏的一共有_____册,占了全部图书的__________。
【3】我从此表中得出的结论_________;我的建议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文段和短文,做后面的练习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抵------(_________) 秉性------(_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的正确意思是:( )
A. 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B. 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 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用“//”把片段分为四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13、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 ) 怒气冲冲——( )
【2】“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
【3】选文中有段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父亲_____“平静而慈祥的脸”体现了父亲________。
【4】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选择一个你熟悉的革命先烈,把他的事迹简要介绍出来。
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历练后的飞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起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1】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各指什么?
①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 , 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 它就大吼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8、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新型冠状病毒与人类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了,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地研究疫苗,医生护士们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假如,这个时候你有一项超前的强大的科学技术,如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或者拥有一套能隔离并且杀死病毒的防护服,或者拥有一副能识别病毒的眼镜等等,你希望自己能为这场战役做点什么?
插上你想象的翅膀,带上你独一无二的科学技术,回到二月的武汉,来拯救这“烽烟四起”的战场吧。请选择一个场景,将你的故事写下来。要求:题目自拟,语言通顺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