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赤峰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同学整理的如图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A.商鞅变法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汉文帝改革的原因

    D.汉景帝改革的影响

  • 2、宋初大将曹翰在《退将诗》中曾感叹“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曹翰感叹的原因是

    A. 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

    B. 宋朝天下太平,武将没有打仗的机会

    C. 曹翰家贫,买不起武器

    D. 宋朝只设文官,不设武职

  • 3、面对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清初统治者采取的“国之大计”是

    A.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B. 发动对外战争

    C. 加快人口增长

    D. 平定叛乱

  • 4、“八旗”制度是谁创立的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康熙帝

  • 5、“力争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黑土地建成国家优质可靠的大粮仓。”这是黑龙江省人民的心愿。宋朝时期我国重要的粮仓所在地有(   )

    ①松江  ②苏州  ③湖州  ④蜀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6、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主观评述的是

    A.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B.宋太祖在各地州县设置通判

    C.宋太祖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政策抑制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现象

  • 7、《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火药已经应用于军事战争

    B. 战争场面惨烈

    C. 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 火药威力巨大

  • 8、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A.雅克萨之战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颁布“禁海令” D.实行金瓶擎签制

  • 9、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目的是:

    A.隋炀帝为了看琼花

    B.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C.隋炀帝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

    D.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 10、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以南北朝后期到唐太宗李世民即位这一时期为历史背景,演绎了隋末唐初出现的著名英雄人物。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不应该看到的情景是(    

    A. 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B. 唐太宗统治时期,灭亡陈朝,统一南北

    C.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D.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 11、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城规模宏伟

  • 12、被誉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王维

  • 13、现代社会中,手机支付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在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 14、1260年,他继承汗位,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1271年,他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他是( )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 15、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 16、隋文帝曾在自己临终的遗诏里慨叹道:“嗟乎!自普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据此你认为隋文帝这是在为自己的哪功绩感到自豪(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杜会经济迅速发展

    C. 开通大运河 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 17、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 18、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西北部边疆地区的皇帝是( )

    A.雍正 B.康熙 C.顺治 D.乾隆

  • 19、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

    B.西夏

    C.辽

    D.金

  • 20、唐朝以前,人们对求取功名的看法多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宋朝以后则是“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诗歌文学逐渐凋零

    B.统治者重文轻武

    C.经济的繁荣

    D.社会稳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开凿大运河

    (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中国历史唯一女皇

    (4)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 22、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____

  • 23、北宋都城__________,元朝都城__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24、设置东厂的皇帝是________

  • 2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至 ____________,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26、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 27、识图题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

    A.   B.   C.

  • 28、__________》有“东方医学宝典”美誉,作者李时珍。《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

  • 29、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

  • 30、(1)唐朝时期,西游天竺,促进古代中印文明交流的高僧是________

    (2)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

    (3)西藏在元代成为我国的一部分,元代管理西藏的机构是________

    (4)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与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一些城市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摘自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和▲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率领?,当时的皇帝是谁?,“远征”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