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不离“舌”
例: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1)形容能说会道(______)
(2)形容惊诧无言(______)
(3)形容不善辞令(______)
(4)形容随声附和(______)
(5)形容人多口杂(______)
(6)形容说话尖酸刻薄(______)
2、在括号里写出带下划线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3、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僻静——(______) 批评——(______) 兴旺——(______)
团结——(______) 尖锐——(______) 包围——(______)
4、经典放映室。
1.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动物来形容一些事物,比如“老黄牛”形容诚实肯干的人,你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请写一个,并说明它表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人肆意破坏自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告他。
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美好的,杨万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儿童的游戏。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破万卷,________。
(2)________,行人临发又开封。
(3)________,年年相见在他乡。
(4)世上无难事,________。
(5)金沙水拍________,大渡桥横________。
(6)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
6、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整首词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
【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正如词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3】解释词语。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要与( )“同住”。
A.能找到春天的人 B.家人
C.朋友 D.春天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啭:______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
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
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
8、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
,
。
,
。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21位应聘者
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的时候,他对爸爸说:“我不想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瑞迪说:“好啊,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你知道现在……”
“你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瑞迪抢白道,“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虽然现在求职不易,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瑞迪在报刊广告中仔细寻找,终于发现N公司有一个很适合他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接受面试。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考官的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了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瑞迪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如果她是个普通的职员,或许就会说:“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队伍的第21个位置上去等着吧。”但她没有这样做,她感觉到,在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微笑起来,并立刻站起来回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子。老板看了,紧锁的眉放松了,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 。”
第二天一早,瑞迪便到公司上班了。这是他善于动脑筋的应有结果。
【1】文中涉及的人物很多,作者着力表现的人物是____,对该人物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和____描写。
【2】结合短文内容,猜测瑞迪在纸条上写了些什么,把它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3】瑞迪从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求职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
【4】对文中加点的“痛苦”和“快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思索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是快乐的。
B.思索过程中痛苦与快乐的感受同时存在。
C.思索中苦苦求解的过程是痛苦的,通过思索使问题迎刃而解,这时往往又是快乐的。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全文整体可分为四个部分:第____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写家乡的元宵节并不热闹;第____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叙了__________;第____自然段为第三部分,记叙了__________;第____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过完元宵节,年就过去了。
(2)详略得当是本文的突出特色,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中,写得最为详细的两件事分别为:______、______;写得非常简练,一笔带过的事情有______、_____等等。
【2】“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句话哪个词语反复出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语境“走马灯”的“走”是什么意思?( )
A.来回走动
B.来回转动
C.来回奔跑
D.上下行动
【4】结合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
(1)“元宵”是“夜晚”的意思,因此短文重点写了晚上的情景。(_____)
(2)故乡元宵节的夜晚看灯、看围屏,这些习俗是外地没有的。(_____)
(3)第12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街上三家最有特点的“走马灯”。(_____)
(4)最后一句“年,就这样过去了。”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年的依恋,对年过去的惋惜之情。(_____)
【5】中国有很多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下面哪一项与“春节”有关?(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能 只好 )不再说什么了。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________。文中用反问句的好处是________。
【3】父亲的这段话写出了父亲( )品质(多选)
A.自以为是
B.忠于革命
C.关心家庭
D.不畏牺牲
E.为革命献身
12、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
(jiān 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pū pù)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标出,并用其另外的读音组词语,
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 _________
【2】这三段话是按照_____顺序记叙的,主要写_____和_____两天发生的事
【3】用曲线画出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4】第1自然段围绕“____”一词来写,第1句话与后面几句是____关系。
【5】用简练的语言写出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段内容从三个方面写出“小孩们爱逛庙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1自然段第三句话中体现人们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的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从这句话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会合作》是一篇 ( )
A、剧本 B、演讲稿 C、新闻
14、雨花
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我非常喜欢雨花。每当看到那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雨花时,我甚至会 chī qíng( )地把手伸向雨里,想在无边的花丛里摘一朵来仔细端详。
几天前,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我在一条路面很滑的巷子里走着,不远处,有一位老人蹒跚而行。忽然,路面一个小黑影很快地靠上去,高举着伞,挽着老人的膀子。看得出来,那孩子是踮着脚走路的。我猜想,这一定是老人的孙子。老人有这样的孙子真是太幸福了!隐约地我看见那个孩子斜举着伞,半个身子露在雨中。老人的手臂抬起来,好像在搂着孩子的小肩膀。借着路灯的灯光,我还看见伞上跳动、闪烁着小小的雨花。雨越下越大,孩子的手大概累得发酸了,伞渐渐低垂片刻,又 gāo áng( )起来,原来孩子换了只手拿伞。雨起劲地下。这时,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一会儿,那孩子又飞跑出来,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孩子,你是哪家人?”我愣住了,难道……我顾不上抹去脸上的雨水,目送着那孩子在雨中飞跑的身影。暮色和雨帘使他的背影逐渐模糊,最后,像雨花融在水中一样消失了。那伞上跳跃着的雨花,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
A.描绘了雨花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优美形态。
B.表现了老人遇到困难有人帮助的幸福。
C.赞美了小孩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会想起少年。
(扩句):
(2)一位 从后台 的 白发老者 灯光下 矮小结实 走到。
(连词成句):
(3)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缩句):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我说道:“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脸上有很多皱纹。(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亲身体验,怎么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主人,该起床了。”我的智能机器人小胖在叫我起床:了。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人工智能的社会,是人类与机器互联互通、和谐共融的社会。想象一下未来,如果智能机器人小胖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了我们的朋友,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以《我和小胖》为题,发挥想象,把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写具体。
要求:语句通顺正确,表达准确生动,想象丰富合理,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