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聊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及相关内容填空。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_______的流里,没有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我______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散文《匆匆》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课文紧紧围绕_____一词,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____________

    (3)回顾《那个星期天》,体会作者的心情在一天里经历的变化:妈妈说等一会再走,“我”藏在大门后____________→妈妈出去买菜,“我”挨时光__________________→妈妈翻箱倒柜,“我”追在妈妈腿底下________→妈妈洗衣服,“我”蹲在洗衣盆旁哭了____________

  •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讲(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  )少年。

     

  • 3、把词语补充完整。

    1.( )之不( )

    2.( )(   )夜游

    3.(   )天(   )地 

    4.责无( )( )

    5.出(   )不( )

    6.( )名其( )

     

  • 4、看拼音,写词语

    jī chǐ chái fēi   cāng tái   chūn sè mǎn yuán

    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

  • 5、给加粗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其:A.其中  B.他,代词  C.那,那个

    其一人专心致志。  (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2)与:A.连词,和  B.吗,语气词  C.给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虽与之俱学。    (  )

    (3)为:A.谓,说  B.因为  C.做,行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事在人为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 7、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3劝说人们抓紧青少年时光,认真工作学习,有所作为时,常引用本诗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先描红练习一下,再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行书来写一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材料,为“999感冒灵颗粒”写一个小说明书。

    999感冒灵颗粒是由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本药由三叉苦、全盏、银盘野菊花、岗梅等配制而成。此药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儿童。年老休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开水冲服,一次10克(1袋),一日3次。999感冒灵颗粒使用说明书

    [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主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那个星期天》第六、七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永不罢休,永不停止。________________

    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2】“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心情。

    【3】母亲发现“我”无声哭泣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评价作者的母亲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昧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来,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文中记叙了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曲线在原文中画出来。

    3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②段,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1】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④—⑦段中,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慌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处描写有何作用?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⑤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我爱落叶

    我爱春风和朝霞,也爱小草和鲜花,但我更爱落叶。它们像彩色的风筝,常常飘到我的梦里来。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籁籁地飘到地上。当它们还高高地挂在枝头的时候,秋雨最后一次为它们洗去了身上的细尘,夕阳轻轻地为它们抹上一层金黄的色彩。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丝悲凉。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的一生曾给人们献出了一片片绿阴,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籁籁地飘到地上。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朝霞,把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扫到花园里,微笑地告诉我它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是啊,它们落在地上,或者被踩在脚下,踏入泥泞;或者被烧成灰烬,埋入泥土。它们仍像离开树枝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哦,朋友,如果你爱嫩绿的芽儿,那么,你也一定会爱这深秋的落叶!

    1落叶不感到悲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感到悲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包含着一个疑问,可以提示全文的内容。读读这句话,你能提出这个疑问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这两句话,哪一句是打比方的,在后面的( )里画“√”,并想想这么写好在哪?

    ①它们像彩色的风筝,常常飘到我的梦里来。(  

    ②它们仍像离开树枝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把落叶当做人来写,歌颂了落叶的奉献精神,找出句子,用~~~标出来,自己也想想,我们怎样向落叶学习?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此后过了很久,有一天,天气晴朗,我和星期五偶然走上岛东边的那座小山顶。在那儿,也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曾看到了美洲大陆。当时,星期五全神贯注地朝大陆方向眺望了一会儿,忽然出乎意外地手舞足蹈起来,还把我叫了过去,因为我恰好不在他身边,离开他还有几步路。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噢,真高兴!真快活!我看到了我的家乡,我看到了自己的部落了!”

    这时,我只见他脸上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欣喜。他双眼闪闪发光,流露出一种热切兴奋和神往的神色,仿佛想立刻返回他故乡去似的。看到他这种心情,我胡思乱想起来。我对星期五不由起了戒心,因而与他也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我毫不怀疑,只要星期五能回到自己的部落中去,他不但会忘掉他的宗教信仰,而且也会忘掉他对我的全部义务。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我的情况告诉他部落里的人,说不定还会带上一两百他的同胞到岛上来,拿我来开一次人肉宴。那时,他一定会像吃战争中抓来的俘虏那样兴高采烈。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减,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他的这种品质实在使我非常满意。

    1选文中说“我胡思乱想起来”,请你从文中找出“我”都想了什么。(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概述后来的哪些事实证明了“星期五”既是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和名著的相关内容,分析一下“星期五”是一个怎样的人。(考查赏析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17、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你们的成长需要关系呵护,需要教育引导,需要批评鼓励,需要宽松净化的环境、需要……

    请以“我们年少,我们需要……”为话题,题目自拟,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