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语文,列算式。
古代一位长官携随从到乡下,遇到一位一百多岁的老人,惊喜之余以此为题出了一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二八岁月。其随从也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外减四个春秋。请你根据这副对联,各列出一个数学算式,并分别算出这位老人的具体岁数。(温馨提示:“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
上联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鲁滨逊上岛之后的经历按顺序排列:
①遇险上岛 ②救“星期五” ③回到祖国 ④畜牧种植 ⑤建房定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银光(____)(____) 一(____)半(____) 应接(____)(____)
(____)(____)不足 容光(____)(____) (____)(____)于怀
准确(____)(____) 理(____)气(____) 全神(____)(____)
4、比一比,组成词语。
离( ) 巴( ) 夹( )
篱( ) 笆( ) 蛱( )
漓( ) 把( ) 峡( )
5、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fěi cuì suàn bàn dǎo ɡào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shènɡ dàn dǎ jiǎo chōu yē juān zènɡ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和《____》。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和(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4】诗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____(日期)_____节的夜晚。
【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____”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_____的情感。
9、课外阅读。
老人让我长跪不起
我三天前乘火车来省城打工,买完票还有200多块钱。可是没出省城火车站,我放钱的口袋却空了。我眼前一黑,把扒手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路人却只向我投来嫌恶的目光。
那三天我露宿街头,没吃任何东西,两腿发软,两眼发昏。我想,别人被砍头之前都能吃顿饱饭,饿死打死都是死,说不定还能有条生路。于是,我下定了决心去偷。
我走进一个私营小超市。店里只有一个老头在低头算账。小超市没有人,我装作买东西,不是瞥那老头一眼,老头并不抬头。突然,我的肚子叫了起来,这声音很刺耳,尤其是在这么小的店里,这么安静的环境下,我发誓那个老头肯定听见了那个古怪的声音。
可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走到里面的一排货架前,伸出了颤抖的手,咬牙拎起三袋方便面,转头就往门口走去。突然,老头叫住我。那声音很沙哑,但并不严厉。我像没上油的机器,僵硬地转过身去,甚至听得见浑身的关节咯吱咯吱作响。
年轻人 没看到想买的东西啊 老头抬眼看我 很和善 嗯 哦
老头温和地笑了一下 摆了摆手
我慌忙地走出店门口,才走两步,便发疯一样地跑了起来。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我开始胡乱地撕开方便面的包装,突然歇斯底里,泪流满面,泪水留在面饼上,在那繁华高楼的阴影之下。
第二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月底时,手里有了650元工钱。 当天晚上,我换了身干净衣服,决定去那个小店,把钱放到货架上,上次我偷东西的地方。 当我拿起两袋方便面,把钱放上去时,一个声音从后面响起:“年轻人,别放了。”老人出现在了货架旁,温和地笑着。
“那天我知道你肯定是饿了几天了,我小时候也挨过饿,那种感觉会叫人发疯的。”老人顿了顿,“今天你能来,说明我没有看错你,你知道欠下的东西要去补,这就对啦!”老人爽朗地笑起来。 我再也抑制不住,哭了起来,长跪不起。
【1】看拼音,填上合适的汉字。
lì(______)史 (______)声 勉(______) (______)害
huò(______)架 闯(______) (______)达 (______)者
【2】请给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嫌恶:___________________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的钱包不是给扒手偷去了吗,“我”为什么还去偷东西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老人知道“我”偷了东西吗?为什么他不揭穿“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我”不识字,请你代“我”写几句感谢老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端午日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②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③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④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⑤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填到第②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2】第③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3】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4】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5】短文对以下内容,描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 )。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的原因:
A. 茶峒人去看划船比赛 B. 龙船的样式
C. 船与船的竞赛 D. 人与鸭子的竞赛
11、阅读理解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啊!”
【1】“三长两短”词语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怎么尽职尽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弥漫”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能力。
毕业感言一
今年六月份,我就要离开美丽的校园,离开与我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同学和老师,带着依依不舍之情,走进初中学校的大门,迎来新的学期。
在小学学习的六年里,教过我的有几任老师,她们不仅在学习上关心我,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予我妈妈般的爱护,但是有一个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那便是教我们数学的潘老师,她虽然( )关心我们的学习,但是( )关心我们的成长。
四年级时,我们班同学都订了学生奶,在第二节下课后喝上一杯学生奶,补充大脑营养。这对我们本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北风呼啸的冬天里,喝着冰凉的牛奶,不少同学开始拉肚子,潘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能让我们喝上热乎乎的奶,潘老师每天从高高的三楼提着一只大红桶走到一楼的热水房里,提一大桶热水,一级一级慢慢地走上三楼,给我们热奶。有一次,我刚好看到这一幕:体型较胖的潘老师提着热水,一只手扶着栏杆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爬,每爬一级就喘一口粗气,看到潘老师这么艰难地走着,我多么希望楼梯能够短一些,让老师不那么累。
再过不久,我将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进入初中,逐步朝自己的目标奔去,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活里,我们师生之间的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将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这将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论我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更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恩情!它将激励着我,一步步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毕业感言二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瞬间就要消逝。即将离开母校,即将离开老师,即将离开同学,我心中充满留恋之情。
忘不了,美丽的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在您的怀抱里,我们受到了教育,养成了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好作风。在您的怀抱里,我们获得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茁壮成长。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您就如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我们这些小禾苗。您让我明白了:阳光是怎样照亮人间的,园丁是怎样照顾花朵的,春风是怎样染绿世界的……在我的眼中,老师,您既温柔又威风( ),既平凡又宏大( )。老师,您就是我心中的春雨,您就是我心中的阳光……我将永远感激您。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我们并肩走过了六年,这六年,你送给了我一颗友谊的种子,播进我的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转眼间,却要分开,心中怎能平静呢?那么,就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让友谊地久天长!
我将珍惜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印迹,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同学留下美好的记忆。
【1】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你在括号里换上合适的词语。
【2】“毕业感言一”写的具体事例是_________。
【3】这两篇毕业感言的开头,作者都吐露出自己的真情。用原文中的词语说,“毕业感言一”是_____之情,“毕业感言二”是______之情。两篇感言在写作手法上有所不同,“毕业感言一”通过回忆,重点突出了________;“毕业感言二”通过三段“忘不了”,分别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和难忘。
【4】哪篇毕业感言更打动你?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可以折叠51次,厚度竟然可以超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子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线”。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エ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精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ロ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成不平凡。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述了折叠的内涵。
【2】引用名人名言是写作表达的好方法。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放在第________自然段。
正如英国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3】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字词“仅”“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通过四渡赤水的例子来说明要想成功就必须走“之”字路线。
B.第③自然段通过引用名人名官和举出事例的方法未说明观点。
C.第③自然段罗・罗兰话语中“死”的意思是没有创新,缺乏新的生命活力。
D.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与“生于忧,死于安乐”是一致的
【5】我们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练习。
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蔡芸芝老师。
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吗?”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文中标“﹏﹏﹏”的句子用了3个感叹号,这3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
【2】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先生。文中的蔡老师做的哪件事对作者起了“插柳”的作用?
_____
【3】作者为什么对蔡老师这么热爱和念念不忘?请有理有据地写出来。
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同学们,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忆这六年来,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激动、欣喜若狂、忐忑不安、追悔莫及……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要求: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