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①(_____)(_____)褴褛 ②(_____)头(_____)气 ③得意(_____)(_____)
④(_____)精(_____)神 ⑤天(_____)海(_____) ⑥成群(_____)(_____)
(1)请写出两个与③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请写出两个与④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
2、词语搭配。
热情的(______) 热闹的(______) 亲切的(______) 亲密的(______)
富的(______) 丰盛的(______) 热烈的(______) 无情地(______)
悄悄地(______) 忘我地(______) 深情地(______) 专心地(______)
3、 填空。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国的_________,他是杰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竹石》郑燮)
2.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泊船瓜洲》)
3.《春夜喜雨》中,常用来形容老师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教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我”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个孩子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进行辩论,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分别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5、想一想,做一做。
(1)《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写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获得自由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每当朗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就仿佛看到了庐山的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①吟啸:吟咏长啸。②芒鞋:草鞋。③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④料峭:微寒的样子。⑤向来:方才。⑥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⑦也无风雨也无睛:意思是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
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
【2】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____ ②却看:___________ ③漫: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8、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翻译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蕴含着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文段,完成练习。
牛的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它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眸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哗,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哞叫”是在________;“仰天长哞”是在________。
②与“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老牛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试着写一句含有这两种描写方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明震惊了世界,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享有盛誉之后,仍然念念不忘曾经给她传播过知识的老师。
居里夫人的法文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自己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 由于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旅费,回故乡的希望一直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自己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是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的人物都簇拥在她周围。典礼将要开始,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 到一位老年妇女面前,深深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搀扶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一情景所感动,热烈鼓掌,老年妇女也流下了热泪。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这句话。
【2】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两件事?写出这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3】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用“‖”把文章分成两段。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________(A.发现 B.观察 C.观测 D.察觉)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词语的正确序号。
【2】用“____”画出短文中点题的句子。
【3】“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这里“温柔”侧重写________特点,“美丽”侧重写________特点。
【4】下列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今天想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好像”的意思是只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要打。)
12、课内阅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给短文中没加点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周密——( ) 勉励——( ) 恶劣——( )
4.用~~~画出本段中的过渡句。
5.从文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有
的科学精神。
13、阅读理解。
红棋必胜——周恩来与蒋介石对弈的故事
1945年9月,国共双方的代表团,正在重庆举行谈判。一天中午,蒋介石突然约周恩来对弈。蒋介石原以为周恩来不敢应战。没想到,他的电话刚一放下,周恩来就与王若飞等人过来了。蒋介石见面一惊:“你答应了?”周恩来风趣地说:“岂有不来之理?桌面上两党谈判,棋盘上楚汉相争,多么有趣!蒋先生您说是吗?"蒋介石微微一笑:“那是那是。”
在蒋介石的会客室中,两人隔着“楚河汉界”摆开了阵势。蒋介石问:“周先生是要蓝子还是要用红子。“周恩来手中早抓住了一个红“帅”,说:“我就用这个吧!”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随即排兵布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周思来见蒋介石果然棋局不凡,便巧布迷阵。无疑,蒋介石不谙对方看似平常的阵势,加上求胜心切,想先发制人。于是使出他常用的突袭之术,首先来个当头炮,直逼红帅大本营。接着又是沉底炮、双炮齐上的火炮攻势,使周恩来的“帅”几乎无路可逃。蒋介石双眉一挑,对周恩来说:“这一招,周先生大概还未想到吧!“周恩来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将早已备好的“车”“卒”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很快,就在对手不经意间化险为夷了。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对方战术非同一般,在场的两方“观战”人,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棋艺。
第一盘蒋介石输了。第二盘,蒋介石又是老招,到中局时便节节败退,多次进攻都被对方化解,不免有些紧张起来。胜利在援的周恩来稳扎稳打,妙用“卒”“车”“马”“炮”的技能,步步逼近蓝棋之“将”。蒋介石一时乱了阵脚,来了个倾巢出动。可是战局已定,他无法挽回危局,只得丢卒保车,最后到抛车护将。周恩来问:“蒋先生,你看怎么办?“蒋介石有些不高兴地说:“我看还是和了吧!”一旁观战的王若飞趁机插话说:“不,我看篮棋输定了,红棋必胜,岂能一和了之。“蒋介石自己心中有底,只好长叹一声:“周先生棋艺果然名不虚传,我蒋某算是领教了。“周恩来一语双关地笑道:“蒋先生的火炮攻势还是功力不小的,可惜失误在轻视我的这些小米加步枪。”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对弈( ) 不谙( )
【2】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化险为夷——( )临危不乱——( )
反义词:先发制人——( )名不虚传——( )
【3】联系上下文及相关的知识理解句子,然后答题。
(1)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随即排兵布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
“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此时,蒋介石心里可能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
(2)周恩来一语双关地笑道:“蒋先生的火炮攻势还是功力不小的,可惜失误在于轻视我的这些小米加步枪了。”
“一语双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周恩来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①什么都没有了,我真后悔呀!”时光老师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喊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②狠下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 )给你再多的青春,你( )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时光老人让流浪汉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流浪汉表示:“假如______________,我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一件蠢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光老人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线的句子换成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笑“有许多种,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冷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几句名言或谚语,说明要珍惜时光,从小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⑴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⑵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⑶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作文。
要求: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②写清事情的经过。③5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