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积累运用。

    1.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6.苟利于民,__________;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7.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再开的时候。

    8.在课文的引领下,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_________的鲁滨逊,临危不惧的李大钊,_________的孔子。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意——________  理屈——________ 拒绝——________ 

    惩罚——________  迟延——________ 示弱——________

  •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劝人珍惜时间的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有琅琅上口的叠字联翠翠红红,________;风风雨雨,________既可顺读,也可倒读的回文联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有形象风趣的歇后语关公赴会——________还有语言凝练,感染力强的成语,如:形容人物神态的________,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________,来源于神话故事的________

  • 4、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游园不值__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__

    3.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

    4.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

    5.因风飞过蔷薇__________

    6.爱鲈鱼美__________

    7.渭城朝雨轻尘__________

  • 5、读拼音写词语。

    zhēnɡ rónɡ kū wěi yì  fān yī  l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ēng jī bó bó   nuó  yí   chā yānɡ chì luǒ lu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uàn  liàn yōu  y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 7、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 8、阅读短文。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其实是写__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的短文,我也很有兴趣。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子罐子。         

    爱迪生十二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有一节车厢是专给乘客吸烟用的,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个角落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白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制成了可以供大家使用的电灯。  

    后来,爱迪生又有了很多发明,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

    1爱迪生和富兰克林一样,都具有 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便(biàn    pián  ______      重(chóng  zhòng______

  • 10、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梗概)》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②他每天(               )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打猎。(                 )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在围墙里,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孤寂——( )        随便——( )          重复——( )

    【2】用小标题概括选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鲁滨逊了为在荒鸟上生存下来,他做了哪些事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1、课内阅读。

    ①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②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画横线的句子在选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鲁滨逊的工作开展得很吃力,表现在(            )(多选)

    A.打木桩很辛苦。

    B.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木桩运回家。

    C.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木材砍下并加工好。

    D.用铁撬棒打桩。

    【3】“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是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完成批注。

    【4】选文的内容可以用“梗概”中哪句话概括?(        

    A.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

    B.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

    C.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D.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 12、阅读理解。

    阳光

    ①清晨照进你卧室的第一缕阳光,实际已经走了大约1.5亿千米的路程。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8.3分钟的时间。因为光总是以极高的速度在宇宙中传播。幸运的是,阳光并没有直接照射在地球上,否则这里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存在。大气层是一层厚厚的空气,它像柔软的被子一样包裹着地球。它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层,大部分阳光都被它反射回了宇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穿透大气和云层。但就是这一点儿阳光,已经足够维系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了。

    ②夜的黑暗过后,阳光照亮了你的房间,你又能看见所有的东西。阳光的亮度比几百万支蜡烛或者几万个电灯泡更强大,如果你直视太阳的话,它甚至会灼伤你的眼睛。

    ③我们不仅通过亮度来感知日光,也通过热量来感知它,这种热量就是太阳能。大气层只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阳光,否则的话,所有的海水都要被煮沸了。大气层同时也保持着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让热量太快地散失到字宙中去。这就好像一辆停在阳光下的汽车,它的里面总是比外面要暖和。

    ④并不是所有的太阳射线都对我们有好处,相反,还有会害我们,比如紫外线。大气中的特殊气层——臭氧层过滤了绝大部分紫外线。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射线,但当我们被黑时,就会注意到它们。我们的皮肤保护着身,不让它受大的伤害。

    ⑤有时下了一场阵雨,如果与此同时阳光从云隙中穿进出来,那么你就可能看到彩虹:这就是彩红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所有的颜色都是从同样的白色阳光中变化出来的。

    1短文是从阳光的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阳光的的。

    2概括课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层有什么作用?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8.3分钟的时间。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对我们有伤害。

    B.彩虹的七种颜色都是从同样的白色阳光中变化来的。

    C.我们不可以通过亮度和热度来感知太阳。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卢沟桥烽火(节选)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县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县城发起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又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日军蓄谋挑衅,他们的借口是________

    2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193777日深夜,________。第二天凌晨,________;当天晚上,________

    3选文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在第一,二自然段中,我们能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对侵略者丑恶嘴脸的厌恶,能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对中国驻守官兵不畏强敌的敬意。

    42019年是抗日战争胜利________周年,你想对________(日本侵略者逝去的先烈/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类文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吃饺子为“煮饽饽”。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做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距,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地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孩子们玩花炮是没有腻的。九隆斋的大花盒,七层的九层的,花样翻新,直把孩子看得瞪眼咋()舌。冲天炮、二踢脚、太平花、飞天七响、炮打襄阳,还有我们自以为值得骄傲的可与火箭媲()美的“旗火”,从除夕到天亮彻夜不绝。

    1根据短文内容,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画上横线。

    (1)年菜 炖肉 芥末墩儿 鱼冻儿

    (2)二踢脚 九隆斋 大花盒 太平花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意思是说过年要表演关于吃的节目。________

    (2)“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意思是说饺子好吃,躺着舒服。________

    (3)“沐恩解禁”指的是孩子们过年时可以随便玩耍。________

    3短文通过对北京过春节时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孩子们_________等习俗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除夕宵夜有什么考究?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水镜先生派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感叹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疑问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反问句)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20、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曾有一些事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记忆,请以“心中的珍藏”为题,写一篇不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