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的诗句:_____,_____。
2.《论语》中既讲读书方法又讲读书态度的句子:默而知之,_____。
2、回忆“日积月累”填空(没有学过的字写拼音)
(1)竹篮子打水——________
(2)朝霞不出门,________
(3)不知则问,________——《荀子》
3、实践任务
请你收集资料,仿照第1小题,用表格的形式分析你家乡戏曲的特点。
___________
4、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文件 一( )台灯 一( )花生米
两( )绿茶 两( )转椅 两( )写字台
5、比一比,组成词语。
离( ) 巴( ) 夹( )
篱( ) 笆( ) 蛱( )
漓( ) 把( ) 峡( )
6、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和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①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
有约⑤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
(注释) 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眀,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时间)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 |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9、阅读理解。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嘻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嘿!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弄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⑦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⑧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下面诗句中,与选文第一段所写时令相同的是哪一项?(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第③段详细介绍了制作风筝的过程,根据内容与提示,写出制作的步骤。
找竹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放线
【3】第④⑤已写放风筝时的欢快情境,为什么还要写第⑥段?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
A.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我对放风筝失败的悲伤和沮丧。( )
B.第⑥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 )
C.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
【4】看着风筝“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我们的心醉了”。这些“心醉的”的孩子当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做具体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第⑦段“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打“√”。
A.开头的描写环境,点明放风筝的时节,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
B.全文开头和结尾两段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怀念。( )
C.文段中的“嘿!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一句语言重复啰嗦,可省略不用。( )
D.文章结尾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表明了我的童年生活像春天一样充满了生机和快乐,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 )
10、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去的尽(jǐn jí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nuó luó)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ǎn zhuàn)。于是——洗手的时候,( );吃饭的时候,( );默默时,( );我觉(jiào jué)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líng lín)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áo bó)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划掉文中不恰当的读音。
【2】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内容,将文段补完整。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意思是“我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_____
(2)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______
【4】“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这句话中“去的”是_____“来的”是________
【5】文中的“痕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
【6】从第2自然段我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是________。我觉得用_______的语调朗读这一段比较好。
11、阅读。(17分)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 tǐ liàng 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 xuán zhuàn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可每次当我拿起它时却舍不得放下。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并仔细拼拼。把它们写在后面括号里。(4分)
( ) ( )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4)本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这句话表达了"我"
。(2分)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7)“妈”我一抬头,忽地,我看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3分)
12、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_______(详写 略写)。(选词填空)
13、课内阅读。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________的问题。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鸟》(节选)
①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②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它这样机灵, 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响亮_____ 凝视_____ 灵敏________ 摇动________
【2】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关联词。
【3】在第②段中找到描写小鱼机灵的句子用“ ”画出来;找到描写翠鸟捕鱼的句子,用“~~~”画出来,并把翠鸟捕鱼动作的词圈出来。
【4】选文第①段写翠鸟“等鱼”的活动,第②段写翠鸟“_______”的活动(用2个字填写)。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好在哪儿?
①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②翠鸟鸣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乐园。
【1】那天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仿写句子)
【2】天气太热了,小狗只好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喘粗气。(改为双重否定句)
【3】小草长出来了,原野上到处一片碧绿。(改为比喻句)
【4】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16、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以“一次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3)语句通顺,意思连贯;(4)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