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雄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____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_____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电视剧太精彩了,我_____看了几个晚上。

    (4)我还要____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成绩进入班级前三名。

    (5)我们必须对生活先有信心,然后才能使生活永远____下去。

  • 2、“汲”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________。词语:________________

  • 3、辨字组词。

    ________  芒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蓑________________

  • 4、看拼音,写词语。

    yùncáng_____ jìngwèi_____ wēixié_____ 

    wēi jí_____ wàng yáng xīng tān_____

  • 5、给下列词语找反义词朋友。

    含糊——________   偏僻——________

    严重——________   粗暴——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细品诗歌,判断对错。

    (1)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

    (2)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3)“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

    (4)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幕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国破"句中,""指京城长安,""的意思是"沦陷"

    B. "城春"句中的""意思是茂盛。

    C. 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 "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 "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

    C. 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 8、阅读理解。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______季。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师,您走好

      1998年11月13日,广州市十六中57岁的李新源老师,写下最后一行板书后,轰然倒在讲台,再也没有醒来!

        作者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这篇稿子。她说,就以这篇文章为李老师送行。

        ①老师,您走的时候,我们聚在操场上,一个个肃然而立。女生的眼泪一行又一行,男生也个个眼睛湿润。目送您离开校门的一刻,不知是谁带头擦干了泪水,大家没有恸哭,只是静默地为您送行。您一生为学生的牵挂太多太多,今天,一定要让您安心地离开。

        ②阳光穿过云层,赶来为老师方面军行,老师,您披一绺阳光上路吧。您如阳光,一辈子都在照耀别人。

        ③送走您,我们回到教室,泣不成声地抄您留下的板书。班长忽然站起来,缓缓走上讲台,用手擦去“离高考还有188天”的标语,然后执起一根粉笔,重重地写下了“ 1998年11月13日”。

        ④最后一堂课的情形一次次地在同学脑中重现:上课铃响过10分钟,您由班主任搀扶着出现在教室门口。您依旧和蔼地笑着,但显得那么吃力。您坚持写板书,直到挺不住,想坐下来歇歇,但是还没坐稳,就一头栽倒在地。

        ⑤同学们围在您身边喊您,给您擦汗,但您浑然不知。老师,您就这样,在讲台上为生命画上句号吗?

        ⑥老师,您听见您的学生的呼唤了吗?我们的眼眶情不自禁地多次决堤,随着泪潮涌来的是往日一个接一个的片段:

    …………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泣不成声:_____ 浑然不知:_____

    2读句子完成练习。您如阳光,一辈子都在照耀别人。

    这句话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句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学生________.

    请你依照这句话写一句赞美自己的老师的话。

    3细读第段,分析这段是属于(  )描写。(填写序号)

    A. 心理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外貌描写

    4老师,您就这样,在讲台上为生命画上句号吗?说明了老师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 10、阅读理解。

    明天,我们毕业

    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我还清楚地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动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 多姿多彩)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寂静 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摇荡 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漫步美丽的校园,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一株株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一棵棵小树。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给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1】用“/”画去第三自然段中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补充词语。

    ______ 的动作 ______的身姿 ______地吮吸 ______ 地成长

    【3】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描绘的其他四个画面。

    例:清晨进校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文中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B.懂得了怎样做人

    C.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D.学会了怎样整理物品

    【5】文中画“____”的句子写出了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的______之情,表达了同学们______的心愿。

    A.立志成才回报老师 B.立志记住老师

    C.深深眷恋 D.惺惺相惜

  • 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划“   ~~~~”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______ 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自然段中划“_____”的句子。句子中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以上只有720立方米只有,这两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完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想对保护水资源提出怎样的建议?(至少两条,且有针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在明显下降。据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有的学生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材料二]网上有人问:“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有什么意义?”

    是啊,有什么意义呢?当孩子旅游,感叹景色优美时,不会只是说:“哇,好酷哦,中国最美的景啊。”而会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素养就慢慢提升了。背着背着,美好就根植于内心了。

    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我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慢慢地,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天,灼灼其华”;看到雨后禾苗拔节生长,突然明白什么是“好雨知时节”。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寒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风景,体会了那份情感。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1】材料一主要谈到了________的现象。

    【2】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外语学好了就能学好母语。

    B.外语学不好,母语也学不好。

    C.光会外语是不行的,得先学好母语。

    D.光学母语也不行,必须得学会外语才行。

    【3】如果给材料二取标题,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经典浸润人生

    B.背诵古诗词的意义

    C.诗词在古代历史上的作用

    D.经典伴我成长

    【4】小时候,“我”背唐诗不觉得痛苦的原因是_______

    【5】小学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请你各写一句关于春、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6】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学习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训练

    朋友

    据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那天到公园游春,这公园里恰巧有动物园,顺路就去拜访一次朋友。逛了一圈发觉我们的动物朋友虽然个个安居无忧,但骨子里却并不快乐。

    鸵鸟眼窝深黑,像纹过眼线涂过眼影的时髦女人,只是少了在沙漠乡下时的那份活气,心事重重,是乡愁吗?蓝孔雀昂首踱步,依然美丽依然骄傲也依然虚荣,囚禁中也不忘争艳之能事,笼外有亮丽的衣物闪动,它立即打开金碧辉煌的屏。可惜缺少了奇花异草的热带风光的烘托,雀屏很暗淡,好像从箱底翻出的一段陈年织锦。

    说暗淡,梅花鹿最暗淡。鹿之美,是动态的美:大大的温柔的双眸,警觉的耳,细瘦有力的腿,一盘丫丫杈杈的角像一丛漂亮的灌木,稍有风吹草动便四蹄生风绝尘而去,真神仙中物,我们的寿星和老外的圣诞老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它。而如今梅花鹿有些恹恹的,望望天嗅嗅地,有什么值得再奔跑一回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梅花鹿的神采飞扬之美是死于安乐了。

    狮笼前人声喧哗,一对慵怠的狮子对人们的热情呼唤置若罔闻,谁也别想听到它们振聋发聩的吼声。到了受制于人的田地,英雄懒寻旧梦。狮子的紧邻是东北虎,山大王失去了山林也就失去了王位的威严。铁栅外的人们敲击叫喊扔果皮扔瓶盖扔随手捡起的东西。笼中有一方小水池,杂物漂在水中,人们在自身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想欣赏山大王之怒。山大王终于被惹怒了,它奋身而起迈着虎步围着小池不停地兜圈子,同时甩出有力的虎尾一遍一遍横扫水面,水花泼溅开来溅湿了人们的头脸衣衫,人们更加兴奋地扔更多的杂物。山大王想跳涧,想过崖,想纵身一跃,想一扑一剪,但是,这小小的铁笼不是苍莽的大山,它只好潜伏爪牙忍受,只有更激烈地甩尾巴兜圈子。虎落平阳”“困兽犹斗这两条人类辞典中的成语,此时令我感同身受。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居高临下把朋友弄来园中关着供养,磨灭它们的个性,供我们收藏观赏甚而戏耍,动物们的骨子里真的很不快乐呢。

    1二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段说鸵鸟心事重重,它的心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孔雀的雀屏好像从箱底翻出的一段陈年织锦,作者用这样的比喻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段写梅花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从数也在不断增多。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几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因此有了几百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6岁到13岁的占大多数。

    材料二:调查中,我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1通。其中,留守儿童的父母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的比例为70.2%,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32.8%,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12.7%,三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6.8%。

    材料三:XX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材料四:父母外出导致近半数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某校大队委开展了“走近留中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成长。

    【1】以上材料没有表明的一项是(        

    A.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

    B.农村留中儿童面临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C.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抑郁和没有抑郁情绪的同学都不超过6%,可以忽略。

    B.留守儿童产生抑郁情绪与父母外出后生活质量下降有关。

    C.近三分之二的留守儿童排解抑郁情绪的方法是说出来,最多的是选择向同学倾诉。

    D.要特别关注有抑郁情绪但是“不说”的那35%的同学。

    【3】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作为材料四中“走近留守儿童”活动的主题最为贴切?为什么?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仿写句子。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字句)

    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桃花心木不是一种普通的树。(肯定句)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C.这场电影,我不能不去看。(反问句)

    这场电影,难道我去看吗?

    D.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叹句)

    此刻,他的心情激动吗?

  • 2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小课堂。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写一写你是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

    要求:语句通顺,前后连贯,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