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容貌 ________的唱腔 ________的激流
________的舞姿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江水
3、多音字组词。
劲jìn(______)jìnɡ(______)
燕yān(______)yàn(______)
削xuē (______)xiāo(______)
4、查字典。
“鼎鼎大名”中“鼎”如果不知道读音,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如果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按正确笔顺,第7笔的笔画是________。
5、词语巧搭配(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考虑得(周到)
打扫得(____) 描写得(___) 高兴得(_____)
介绍得(____) 画得(____) 整理得(____)
改造(思想)
关心(________) 响应(__________) 热爱(____)
明确(________) 发扬(_________) 改正(_____)
6、阅读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马诗》是唐朝诗人______写的,他与_________称为唐代三李,有_________之称。
【2】《马诗》前两句属于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一种_______的气氛。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一句描写的的景物有哪三个?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_______ “清秋”指的是:_______
【5】《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
【6】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_______表现了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9、雕 像
一位致富不忘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出资修了一座跨河大桥。
大桥竣工后,企业家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雕塑家,请他塑一尊人物石雕立在桥边。
企业家说:照片我没有,但请您听听这个故事——
2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山洪暴发,天昏地暗。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躲在河边一棵孤柳下浑身湿透,惊恐地盯着面前咆哮的河水。突然,少年听到一声声呼唤:狗子——狗子——
少年隐约看见河对岸母亲顶着一块儿塑料布艰难地走来了,可河上的小木桥早被洪水冲走了。母亲也看见了儿子,来不及挽起裤腿便踏进湍急的河里。突然,一股更猛的洪水奔涌过来,母亲一闪不见了。少年急了,跟着洪水往下游跑。
良久,母亲又被洪水托了起来。
娘!娘——少年哭喊道。
母亲被浪头掀起的片刻,用了最大的声音喊:狗子——饭在灶膛里……热着——有20块钱在床上的棉絮里……母亲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卷走了。
后来少年辍(chuò zhuì)学了。少年用母亲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到镇上做生意,一直到今天。
企业家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yān yè)了,他说:“您知道,那少年是我,我要给母亲塑一尊雕像。”
那一夜雕塑家失眠了,那场景总缠绕在脑子里。雕塑家开始了自己雕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创作与雕刻。
雕像揭幕(mù mò)的那一天,当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掀起雕像上的红绸时,他惊呆了,久久不语——风雨中,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顶着一块儿雨布,佝偻着腰,神情焦急地呼唤着……母亲的背后,映衬着彩虹一样的跨河大桥。
企业家紧紧抓起雕塑家的手:“谢谢您!谢谢您!”企业家的声带颤(chàn zhàn)动着,眼睛闪着泪光。随后他说:“工钱多少?您说个价!”
雕塑家轻轻推开企业家的手,郑重地问:“你说呢?”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
(1)颇有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洪暴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想想这尊雕像表现出了怎样的深刻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雕塑家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简要评价文中的三个角色。
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塑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大树道歉
钱星博
在美国纽约有家快餐店,外卖十分火爆,所以就用自行车送货。美国的自行车都不单独配锁,为防自行车被盗,老板丹尼尔便让送货员把店里的自行车用铁链锁在门口的那棵大树上,没想到此举惹恼了爱树人士。他们给纽约市的公园管理局写了一封检举信,揭发丹尼尔虐待树木,说:“把自行车用铁链锁在树上,与给一个无罪的人戴上手铐脚镣无异。”
不久,丹尼尔便收到一张公园管理局的罚款通知书,罚款金额为1000美元,罪名为“虐待树木”。丹尼尔知道自己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但又心疼1000美元的罚款,便向管理局认错求情。管理局局长为教育丹尼尔并且警示大家,提出了一个方案:丹尼尔必须在指定某一天的中午12时,向那棵树公开赔礼道歉。此外,这棵大树的管理工作今后由快餐店承包下来,丹尼尔一口答应下来。
一星期后,“向大树道歉日”到了。这棵大树早已被管理局请来的记者围得水泄不通。丹尼尔走向大树,先向它鞠了三个躬,然后高声说:“大树,我的好兄弟,我对不起你,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把氧气赐给我们,还给我们遮荫,而我却用铁链锁住你,虐待了你,今后我绝不干这样的蠢事了,请你原谅!”说完后上前几步把树抱得紧紧的,并把脸颊贴在树上。
围观的群众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警示:________
②水泄不通:________
【2】“没想到此举惹恼了爱树人士”这句话中的“此举”指________,惹恼爱树人士的原因是________。
【3】管理局局长最终处罚丹尼尔的方案是________。
【4】丹尼尔是怎样向大树道歉的?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围观的群众在此时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大树会说话,它听了丹尼尔的道歉会说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做豆腐
姥姥家所在的村庄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星期天,我去姥姥家玩,就亲自做了一次豆腐。
首先,拣黄豆。姥姥和我把大盆里昨天泡好的有斑点的、腐烂的黄豆都拣了出来,确保大豆个个圆润饱满,这样做出的豆腐质量才有保证。之后,姥姥把大豆淘洗干净,再根据比例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榨豆浆。姥姥按下豆腐机的开关,在“轰轰”的响声中,我舀起一小盆黄豆倒入豆腐机上面的入口处。随着大豆缓缓下坠,豆腐机左边的管子里流出浓白的豆浆,淌入下面的大盆里;右边的槽里则出豆渣,掉进下面的大盆中。我一次次地弯腰舀豆,挺腰添豆,大盆里的黄豆越来越少,大锅里的豆浆越来越多,我则越来越累。姥姥心疼地说:“妮子,歇会儿吧。”我却固执地非干完不可。终于,添完了最后一盆豆,我浑身如散了架似的,瘫坐在地上。姥姥却没有关住机器,反而舀起豆渣来。见我迷惑不解,姥姥笑着说:“豆渣还得过两遍,才能碾干净。”
接着,我和姥姥把豆浆倒入大锅里,开始煮豆浆。金黄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豆浆沸腾了,锅里冒起了一团团白沫。姥姥不再烧锅了,进屋拿了一瓶葡萄糖溶液,往锅里边倒边对我说:“过去都是卤水点豆腐,那样做出的豆腐( )发苦,( )对身体有害。现在人们都改用葡萄糖了。”“葡萄糖有什么作用呢?”我好奇地问。“起凝结作用,可以让煮好的豆浆变成豆腐。”姥姥又用棍搅拌着豆浆说。
最后,我和姥姥把豆浆舀出来,倒在大盆里晾凉,这时豆浆已经快变成白色的固体了。姥姥又把它们舀在两个铺着布的长方形木框里,用布裹好,压上木板、石块儿。这样要至少等待两个小时,使里面的水分渗出来,豆腐就做成了。
通过这次做豆腐,我深深地体会到:樱桃好吃树难栽,豆腐好吃不好做。
【1】我会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辨别双胞胎。(组词)
浆( ) 添( ) 惨( )
桨( ) 舔( ) 渗( )
【3】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一写。
(1)我浑身如散了架似的,瘫坐在地上。 (_______)
(2)金黄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 (_______)
【4】做豆腐的工序是: 、 、 、 。
【5】本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12、读语段,做练习。
詹天佑(片段)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1】解释词语。
竣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藐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件事”指哪件事?请用“____”画出来。
【3】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的原因主要有(多项选择)( )
A.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共同努力
B. 外国专家的指导
C. 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
【4】请你用一两句话“回击”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为詹天佑塑像,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褪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这次实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1】选文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2】“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里的“生”应选解释( )
A.出生,诞生。
B.活,跟“死”相对。
C.使柴、煤等燃烧起来。
D.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3】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的正误。
①“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是比喻句。( )
②“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是比喻句。( )
③“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不是比喻句。( )
【4】选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我”在荒岛上________的经过。
【5】“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 )
A.夜里很冷,“我”睡不着觉。
B.“我”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C.“我”做事认真,不怕吃苦的精神。
D.“我”怕火熄灭了,没有火柴点燃。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汤姆的诡计
波莉姨妈让汤姆刷墙,汤姆干一会儿就心灰意懒了。他想到无所事事的孩子们快乐地走过,而且嘲笑他星期六还得干活,他急得团团转。他想用玩具诱惑伙伴们替他刷墙,可这些家当还不够换取半小时的自由。
正当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很妙的主意。他拿起刷子,心平气和地干起活来。班恩拿着个大苹果走过来,凝视了片刻,说:“嗨,你真倒霉!星期六还得干活。”汤姆对那只苹果馋涎欲滴,却不动声色。他俨然艺术大师,上下打量刷过的地方。煞有介事地进行润色。“喂,我去游泳,你去不去?”
汤姆把刷子蘸满石灰,像美术家一样来来回回地刷着,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倒更喜欢干这个,小孩并不是每天都有刷墙的机会的。”说着,退后几步看看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如何。
班恩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他注意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来越产生了兴趣。“喂,汤姆,让我刷一会儿。”班恩说。
“不行!不行!你没有见波莉姨妈对这围墙有多么讲究!一定要刷得非常仔细。我想,在一千个或许两千个孩子里面,也找不出一个能干好这活的孩子来。”“真这样吗﹖多有趣!就让我试试吧。汤姆,我会很仔细的。”“好——不行,班恩,我怕你——”“我这苹果给你。”
汤姆放下刷子,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但心里巴不得这样。
班恩在太阳下干得满头大汗,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坐在附近阴凉的地方,啃着苹果。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想过来嘲笑一下,却一个个留下来刷墙了。并且还得以一个心爱的玩具为代价。
活儿一小时接一小时地干下去。下午快过一半时,汤姆发财了。他得到了一个风筝、十二粒弹子、一个可以透光的蓝色玻璃瓶……这段时间他过得愉快又清闲,许多孩子陪着他。围墙刷了三层浆,要是他的灰浆没有用完的话,全村孩子最心爱的东西可能都会被他骗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心灰意懒:_______ B.走投无路:______
【2】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这件事”是指( )(填序号)
A.星期六帮大人刷墙。
B.自己也能刷墙。
C.汤姆竟然想去刷墙而不想去游泳。
D.小孩并不是每天都有刷墙的机会的。
【4】文中加点的“离了职的‘艺术家’”指的是( )(填序号)
A.班恩
B.汤姆
C.刷墙工匠
D.波莉姨妈
【5】结合短文内容把“汤姆放下刷子,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但心里巴不得这样”的心理活动具体地描写出来。
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古希腊神庙门楣上有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是啊,一直以来,人很容易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特定的印象中。可是有一天,经历了某件事后,也许你发现了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出色优秀,或是你发现了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已……总之,你在发现自我中体悟成长。
请以“发现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捕捉细节,写出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②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