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填成语。
评——评人物:孔子( ) 诸葛亮( )
聊——聊话题:抗击疫情( ) 珍惜时间( )
2、写出下列诗词所表示的节日名称。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__________)
(2)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__________)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
(4)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1.不值:_______________
2.屐: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
4.扉:_______________
4、经典放映室。
1.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动物来形容一些事物,比如“老黄牛”形容诚实肯干的人,你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请写一个,并说明它表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人肆意破坏自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告他。
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美好的,杨万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儿童的游戏。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脍________人口 ________风而起 大义________然 阴谋________计
宁死不________ 洋洋________意 花言________语 ________然正气
褒义词: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到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石灰吟》当然要紧扣石灰的特点。请举一句诗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同学默写时,把第二句写成“烈火焚烧若等嫌”,把第四句写成“要留青白在人间”。这说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赞颂了什么人?这种写法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A. 欣喜若狂 B. 信赖和骄傲 C. 非常坚定 D. 绝望和悲痛
【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_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_______,天涯若比邻。”
9、阅读材料《祝福永远是美好的》,完成练习。
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①记得当年每一位姐姐结婚,我都很难过。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她们出嫁,可是,一旦她们披上了嫁衣,我便装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并祝福她们“ ”。(填一个成语)
②我奶奶早已年逾八十,明知道她不可能长生不老,可是,我在她每年生日里都祝福她老人家“ ”。(填一句对偶句)
③几位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咖啡屋,明知道做生意会有亏本的可能,但在开张那天我还是真诚地祝福他们:“祝你们生意兴隆!”
④我明白自己的话不是灵丹妙药,但每次去医院探病时总忘不了对病人说一句“ ”(填一句祈使句)
⑤我明白人生不会万事如意,但每年春节去拜年,我都把一声“万事如意”送给我的亲戚朋友们。
⑥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⑦当然,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我道一声“祝你健康”,别人未必就能健康;我道一声“祝你成功”,别人未必就能成功。毕竟,祝福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什么,但总可以令这世界变得更温馨吧?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给别人一份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生活是离不开祝福的。
⑧我祝福别人,别人也常常祝福我。每年的节日和生日,我都收到无数祝福,那些祝福来自一封封书信,来自一张张贺卡,来自一个个电话,来自一份份礼物。感谢朋友们的祝福给我的生活抹上一层缤纷的色彩。我想,假如没有祝福,多彩的节日就会变得( ),热闹的生日将变得( )。
⑨我愿把无尽的祝福献给我的朋友们和所有需要祝福的人,同时,我也需要你们的祝福!
⑩只要天在、地在、人在,祝福便永在!
【1】在第⑧段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意和要求,在①②④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祝福语。
【3】文中说“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将“未必”换成“并不”可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对第⑦段中“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的首句在上下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与其作用相同的还有第______段。
【6】读了本文,当你在和朋友分别的时候,你会用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祝福和赠别你的朋友。
10、信息类阅读。
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我们在挑西瓜的时候,要么听声辨音,要么给西瓜相面,要么干脆就凭运气,随手一拿。可蚊子在面对屋子里好几个人的时候,会选择谁作为大快朵颐的对象呢?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只不过,它们关注的,是人的一些生理指标。
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学家乔普·范·龙发现,蚊子会根据二氧化碳的“痕迹”寻找“美食”。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类似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蚊子跟踪的正是这种气流。通过特殊习性和感觉器官,蚊子跟踪人体留下的细微化学痕迹寻找叮咬对象。蚊子能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痕迹辨别方向,为了更好地感知到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它们会花更大的力气逆风飞行。
蚊子猎食的时候会用上所有的感官,但“嗅觉”更重要,研究发现,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汗水更多的人更可能被蚊子叮咬。
我们身体产生的乳酸、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吸引蚊子。乔普·范·龙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痕迹,蚊子会锁定距离50米以内的“目标”。当蚊子靠近(距离小于一米)一群潜在的“受害者”时,它们的感觉器官开始读取各种参数,例如皮肤的温度,上面是否有蒸汽和颜色等。总体来说,色香味俱全的人会成为蚊子优先选择的进食目标。
蚊子选择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作为叮咬对象,其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皮肤上微生物菌落产生的化学成分。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科学家指出,它的成分取决于环境和人的遗传结构。此前有研究显示,和其他男性相比,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更低。
蚊子偏爱“醉人”
皮肤上散发的化学信息和遗传有关,这让一些人天生就容易被蚊子叮咬。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研究表明,饮酒之后人体呼出的乙醇会增加对蚊子的吸引力。酒中的乙醇及汗液中所含的微量乙醇,可能向蚊子们发出信号:美食在此。
有趣的是,蚊子会享受带有酒精的血液,但不会因此而喝醉,它们不会飞着飞着一头从空中栽下来。喝掉10杯酒的人,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可能达到0.2%。然而,如果蚊子喝了这个人的血液,相当于这10杯酒的酒精强度被稀释到了二十五分之一。因此酒精很可能在刺激蚊子的神经系统之前就被中和掉了。
让蚊子看不到人
生物学家们弄清了蚊子在寻找受害者的过程中怎样识别人类的化学气味,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让人在距蚊子50米探测范围内“隐身”。
“可以将干扰蚊子的气味添加到现有的驱虫剂里,如避蚊胺。可以说,我们的发现将让蚊子看不到人。”美国佛罗里达州国际大学迈阿密分校的学者马修·德赫那罗说。
让人成为“看不见的美食”虽然有效,但百密一疏,还是会有化学信号漏出来,吸引蚊子。因此防蚊时不但皮肤上要喷洒驱蚊剂,也要在衣服上喷洒驱蚊剂。
使用驱蚊剂时,千万不要吝啬。不少人使用驱蚊剂时只在耳朵后或者手腕上喷洒一点,这样的效果较差,因为这不会建成一个场。关键是,只要你漏喷了一个地方,就会被蚊子找到。
如果做好了各种防护,仍成为蚊子的大餐,那就只能去研究被叮咬后的补救措施了。
【1】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 )
A.汗水
B.体温
C.衣服颜色
D.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2】“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3】本文的开头提到“挑瓜术”,其目的是什么?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引出说明对象——蚊子。
B.调动读者阅读文本的兴趣。
C.告诉人们购买西瓜识辨方法。
D.强调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
【4】文中多次出现如“美食”“受害者”“隐身”这类词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A.生动形象
B.简洁明了
C.严谨明确
D.科学翔实
【5】这篇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相当于”这个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本后,你对防护蚊子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至少写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挪树
院子里那株蜡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的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 )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原本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深深地在地下(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得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蜡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蜡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蜡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蜡梅的呻吟。蜡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蜡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蜡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蜡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衰弱 舒展 B.衰败 蔓延
C.衰败 舒展 D.衰弱 蔓延
【2】“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④莫,不要。文中加点的词语“漫不经心”的“漫”意思是(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
A.紧张、担忧 B.平静、舒缓
C.欣喜、激动 D.迫切、得意
【4】文中有两处引用了古诗句,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在本文中的含义。
(1)“零落成泥碾作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蜡梅吗?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品梗概练习。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 概
①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堡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姨妈生活,而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会拿大顶,好幻想,想当兵或当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②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③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④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⑤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怎么也不见他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成了小镇的英雄。
⑦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些金币一同藏到“二号十字架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⑧汤姆的同桌贝奇是镇上大法官萨契尔先生的女儿。她央求父母约请同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渡轮来到镇外的山上。
⑨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⑩但汤姆和贝奇却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奇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走不出去。贝奇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奇,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
⑪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乔埃,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就跑。汤姆带着贝奇终于找到了出口,与亲人们会合了。虚惊一场的两个孩子在休息了五六天后,汤姆到大法官家看望贝奇。萨契尔先生告诉他:为了防止再有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出口被封死了。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
⑫镇上的人们再次拥向魔克托尔山洞,见到乔埃已在洞内倒毙多日了。
⑬汤姆带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个刻有十字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那些金币。
⑭汤姆和哈克划着小船回镇上去了,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啊!
【1】这篇梗概写了汤姆的5次历险经历。仿照示例把汤姆的另外几次历险经历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墓地试胆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__
【2】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的强盗的故事。以下对应正确的是一组是( )
A.墓地试胆 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
B.鬼屋寻宝 遇见了逃跑的乔埃
C.山洞迷路 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
D.洞中寻宝 听见了乔埃与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加上引号透露出作者的戏谑,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B.“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这句话中,“野孩子”加了引号,表示讽刺。
C.汤姆和哈克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的原因是他们想去当海盗,而当海盗必须胆大。
D.“汤姆出庭为彼得作证……”这句话写出了汤姆的正义和勇敢。
【4】写梗概就是抓住文章的( )进行介绍。
A.主要情节
B.有趣的情节
C.每个情节
D.令人难忘的情节
【5】我们在给作品写梗概时注意保留( ),去除( )
A.枝叶
B.主干
【6】下列关于梗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读全书,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可以为写好梗概奠定基础。
B.写梗概就是把作品缩到最短,字数越少越好。
C.写梗概语言要有概括性,尽量少用细节描写。
D.写梗概时可以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13、课内阅读。
有些表示事物的词语,鲜明地打上了地域的烙印。来自北方的称“胡”,如胡萝卜、胡琴;来自西方的称“西”,如西餐、西装、西医、西红柿、西瓜;近代来自西方的称“洋”,如洋娃娃、洋装、洋伞、洋车、洋枪。
在汉语家园中,有许多新朋友是漂洋过海的舶来客。现在,“T恤”一词已经进入普通话。其实,它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穿的一种衬衫,英文叫“Teeshirt”。由于一部电影的男主角穿了这种汗衫,20世纪50年代随电影流行到香港。后来,经香港来到广东,再逐渐成为内地广为A B,“T恤”一词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时下,“平台”一词也是人们语言中的新宠儿。“平台’一词古已有之,唐代诗人李白的“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杜甫的“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都是讲“平台’的本义。但是随着电脑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它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使用宽泛的时髦用语,如“物流运输平台”“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跨媒体平台”,等等。
【1】用波浪线划出上面三段文字各自的中心句。
【2】“平台”一词也是人们语言中的新宠儿。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3】在第一自然段中,主要写了“打上地域烙印的词语。来自北方的一般称“ ”,来自西方的称“ ”,近代来自西方的称“ ”。
【4】“T恤”的由来是什么,在下面写一写。
【5】“平台”一词在古时的意思是( ),现在成为一个使用宽泛的时髦用语,意思多是指( )。
A.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B.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等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媒介。
【6】以上三段文字都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14、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在休息。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中“光景”的意思是( )
A.风光景物
B.情景。
C.看样子,表示推测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具体介绍了除夕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活动。
【4】文段中画线句子是从“味”的角度,描写除夕的热闹。请你从“声”的角度,用一两句话描写你家乡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
15、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________的对话 要求:在秋风中,树叶和小鸟进行了对话。请你围绕一个主题,把题目补充完整,也来写一段对话,可以是饭桌上的对话、我和爸爸的对话、燕子和小鱼的对话……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写具体,写生动。字数25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