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著名史学家__________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解释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夜晚接着做。________
②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________
3、填写关联词。
(1)(____)你住进了这种新式房屋,(_____)一点儿也不必担心了。
(2)(____)风一起,整幢房屋(_____)会随风转动。
4、补全下列成语
玲珑(_______) 势不(_______) (_______)囔囔 (_______)星星
奋发(_______) 天造(_______) (_______)不备 (_______)缤纷
再接(_______) 拱伏(_______) (_______)成龙 (_______)迢迢
夜以(_______) 故伎(_______) (_______)凤舞 (_______)仆仆
星罗(_______) 仪表(_______) (_______)挺胸 (_______)求剑
5、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征(______)战 (______)应(______)合
(______)顾(______)盼 空(______)绝(______)
声(______)击(______) (______)(______)来迟
(______)(______)欲试 (______)(______)动听
(______)(______)有名 文质(______)(______)
6、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供:从事。④傍: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_________ 解:___________
【2】从“_____”和“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④宜:和顺、亲善。⑤室家:这里指夫家。⑥有蕢(fé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_____)
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_____)
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_____)
【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甲)七步诗
曹植①
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
萁⑥在釜下燃,豆在釜⑦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⑧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菽: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
9、阅读课文《理想的风筝》片断,回答问题。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倘使________ 仰仗________
顽强________ 翱翔_______
【2】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句子的含义。
①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答。
①为什么说刘老师的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课文,写一段话来赞扬刘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那些身披灰色暮云的大鸟真是美得出奇,不但翅膀上长着漂亮的翎羽,脖子上也围了一圈朱红色的羽饰。这些长腿细颈、头小身大的大鸟从山丘上神秘地飞掠下来,使大家看得眼花缭乱。他们在朝前飞掠的时候,旋转着身躯,半似翱翔,半似舞蹈,仿佛是荒凉的沼泽地上翻滚奔腾着的阵阵雾霭云翳,他们的舞蹈里有一种魔力。以前从未到过库拉山的这一下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整场游艺大会是用“鹤之舞表演大会”来命名的。他们的舞蹈蕴含着粗犷的活力,然而激起的感情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憧憬。在这一时刻,没有谁会想要格斗拼命。相反,不管是长着翅膀的,还是没有长翅膀的,所有的动物都想从地面腾飞。他们都想舍弃那显得越发笨重的肉体,使自己从躯壳中解脱出来,投奔到那虚无缥缈的地方。
【1】请你为短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
【2】“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是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你有什么想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他要感谢那双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支持。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文中小道格拉斯要感谢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生活中,有要感谢的手吗?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2】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13、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1】这个片段表现“我”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到来“及母亲______的声音来表现的。
【2】这个片段是写心情变化的,却不直接写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qǔ qū) —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tán dàn) 的机会。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2】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 。
【3】“正面抗争”指的是______ 。“弯曲”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
【4】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鲁滨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战胜种种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了。虽然像鲁滨逊那样的遭遇是极少见的,但是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请结合自己经历过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一件事来写“自我保护”,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尤其是要把自己当时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写具体。题目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