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连云港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huǒ yàn chú chuāng   líng hún

    (   )   (   )   ( )

    là zhú   quán suō   cí ài

    ( ) ( )   ( )

    hōng gān guāi qiǎo   duō suo

    (   )   ( ) (   )

  • 2、联系学过的课文,填空。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通过加点词语写出了李大钊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

    这句话中的意思是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

    整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_________(国家)著名童话大师_____________写的,我还知道他的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跨越百年的美丽》盛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玛丽·居里没有被盛名宠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缩小机构,精简人员。________

    2.指全国各地。________

    3.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_______

  • 4、填空题

    1.历史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______,在《负荆请罪》中还有另一个主人公是__________

    2.毛泽东的诗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你读过的有_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_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保尔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的故事。

    4.“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____岁。“而立之年”指到了_____岁。

  • 5、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模模糊糊——________

    糊里糊涂——________

    摇摇晃晃——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此诗前两句意思是石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变成石灰;诗句中的“全不怕”“若等闲”表现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 7、课外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解释下面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之:______   (2)若:______   (3)沾:______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解释词语。

    (1)直待:_________(2)凌云:_________

    【2】说说诗句的意思。

    (1)自小刺头深草里。_______________

    (2)时人不识凌云木。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小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两首托物言志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香菱学诗(节选)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1】选文中的颦儿是_______;香菱的诗写的是_________

    【2】看了香菱写的诗,宝钗直接说“________”,黛玉的评价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不同。

    【3】用“ ”在选文中画出直接描写香菱学诗“疯了”的情景,这表现了她学诗

    【4】宝钗说香菱学诗“弄成个呆子了”“定要疯了”,你想对香菱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现代文阅读。

    泪水中收获力量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随意——________  毁坏——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它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今后会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围绕文中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两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2)父亲“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

    (3)从“平静”和“慈祥”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画出原因。

    【3】父亲“瞅了瞅我们”,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父亲这一“瞅”,是期望“我们”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他的____________

    【5】“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

  • 13、句段分析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寻找最大的一穗就是指

    (2)颗粒饱满麦穗 。那么,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是指  

     

  • 14、阅读下列断文,回答题后问题。

    星光

    吴宏一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wǎng  ),但我永忘不了童年时候,依wēi(     )在母亲的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shuò(    )呢!

    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浮动的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tuì    )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晚,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顶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是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一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青纱帐。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青纱帐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人打着手电筒来寻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漩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蘧然惊觉,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了!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但是,妈妈!我怎么还摘不到星光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迷wǎng_____ (2)wēi_____  3)闪shuò_____ 4tuì_____

    2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的序号填在句中的空格内。

    1)月光像水中的冰块,______了一地幽凉。(A.泄  B.洒  C.铺)

    2)星光在微风_______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 A.吹拂  B.拂动  C.吹动)

    3)稀疏的花叶,________在母亲的脸上、身上。(A.投射  B.投抹  C.投影)

    3文章结尾说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了,你认为”“得到的主要是 _________失落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妈妈!我怎么还摘不到星光呢,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篇回忆。思路紧紧围绕___________展开,抓住_______ 个细节,表现出母亲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练习。

    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