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按音序查字法,“挫”字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2)按部首查字法,“透”字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3)按数笔画查字法,“瘦”字共有(______)画,它的第二画是(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帐篷 (______)的心情 (______)的宴会
(______)的同伴 (______)的生活 (______)的荒岛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________ 长进——________ 闻名——________
4、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若无(____)(____) 落荒(____)(____) 荒无(____)(____)
无(____)无(____) 惊弓(____)(____) 垂头(____)(____)
1.表示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这个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
2.“无( )无( )”这样的ABAC式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1)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他故意装出一副________的样子。
(2)小白兔听到“咚”的一声________,好似_________。其实不过是木瓜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
5、补充词语并回答问题。
赏(_____)悦目 虎背熊(_____) 郁郁(_____)(_____) 前(_____)后合
一(______)情深 视死如(_____) 提心(_____)胆 强中自有强中(_____)
(1)模仿画横线词语结构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曲线词语特点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词语中含有比喻手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依照它们分别再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个词语是七字词语,相信你在平时也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词语。请你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
后院里种了一片葵花,远远望去(__________),真是(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
“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游子的______之情。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还有《______》。
8、课外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 名,词人夜行在 岭的山间小道上。
2.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景物: 、 、 、 。
3.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1】“化险为夷”中“险”和“夷”是一对反义词,再写出类似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航行充满风险的句子,这句话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狂风之大,海浪之猛。而面对如此险境,郑和还是那样________,显示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10、阅读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千米,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的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的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远望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⑤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的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
B. 第③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
C. 第④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
D. 第⑤自然段与第①自然段相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2】从第②自然段中用“——”画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
【3】第④自然段中加着重号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请使用其中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字数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
【6】请给文章加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
11、新闻链接。
资料一: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21:00,人类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揭开了神秘面纱。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它具有超强的吸力,如同一个宇宙“吞噬之口”,连光也无法逃逸。露出真容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
资料二:科学家通过分布全球的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顺利实现在1.3毫米波长的观测,并经过长期的数据分析,成功“捕获”黑洞的影像。“这些望远镜的分辨率相当于能在黑龙江漠河阅读南沙群岛上的一张报纸。”中方科学家、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说。
【1】阅读资料一,黑洞的特点是 。
【2】引号的用法有: A.特殊含义 B. 着重强调 C.直接引用
第二段新闻资料中,“捕获”上加引号的用法是 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资料二的新闻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秘密
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贫穷小男孩的故事。
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当时老师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老师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老师拿过了那支铅笔,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批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本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 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2】短文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3】短文写了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________。
【4】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5】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训练。
他折断了手中的鱼竿
老渔翁扛着鱼竿,提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打开鱼饵,摆好小马扎,准备钓鱼。
老渔翁今天的心情格外好。他看阳光,阳光是那样明媚;他感受微风,微风是那样轻柔;就连天空的小鸟,今天也变得格外可爱。
老渔翁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有一手高超的钓鱼本领。由此 他得到了许多美称 什么 鱼神 鱼仙 鱼圣 几乎所有表现赞美的词都用上了 有一句话是最能形象地赞美老渔翁钓鱼本领的 那就是 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 也能钓上鱼来
老渔翁哼着小曲就要甩开他的鱼竿。就在这时,远方一条小鱼游过来了。这是一条老渔翁从未见过的小鱼。小鱼全身洁白透明,就像一块浮动的水晶,透明的身体里,一切就一目了然,眼球深处藏一圈金色的细线,摆动的骨骼玲珑剔透,那条细细的血管里红红的血液在流动。
小鱼在绿波中飞行,就像一位小姑娘的天真烂漫。她忽而凝神不动,忽而又倏然远逝,好像仿佛是欣赏不尽这无比美好的水底世界,又好像是觉得水底世界因为有了她而变得更美丽。
老渔翁呆住了。他的目光随着小鱼游移,他的心被小鱼紧紧牵动,竟然忘了抛出手中的鱼钩!看着这条小鱼,老渔翁联想起自己的童年,他也曾像小鱼一样活泼,充满着天真和快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清新,亲情友爱是那样温暖。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他猛然收回了手中的鱼钩。一个声音在他脑海里轰然炸响:小鱼也有她宝贵的生命,钓起她,那就是罪恶!
老渔翁像从梦中惊醒,默默地看着小鱼游过他的面前,游向无比遥远的前方。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鱼竿,用力地抛向水面,他要让鱼竿为小鱼一路送行……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天真烂漫( ) 高超( ) 洁白( )
【2】请从“那样……那样……”、“忽而……忽而……”、“好像……又好像……”这三组词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三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第五自然段有三处地方是错误的,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改正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1)、“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也能钓上鱼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实际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声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老渔翁想到什么?请用“ ---- ”在短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看了短文题目后,你会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之后,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爱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丈高的 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进修,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进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1)( )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2)( )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3)( )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4)()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相应序号的括号中填上成语。
(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没有原因。
(3)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不受外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
膝盖(qī xī) 枯萎(wěi wǔi)
从从容容(cóng cōng) 汲水(jī jí)
【3】读句子,回答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不确定中生活”指什么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被”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17、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①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③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1、妙笔生花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先想一想,再和同学们交流畅谈,试看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