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1)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_____)
(2)别人遇到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_____)
(3)就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态度镇静,不把事情放在心上。(_____)
(4)指人们做事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达到目的。(_____)
(5)不说对,不说不对,不表示肯定或否定。(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竣( ) 浸( ) 劫( ) 挠( ) 测( )
峻( ) 侵( ) 却( )扰( ) 侧( )
3、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______
4、百变“丽”人。按要求填空。
(1)形容清秀美丽用 丽。
(2)形容俊俏美丽用 丽。
(3)形容雄伟美丽用 丽。
(4)形容罕见美丽用 丽。
5、词语积累展示。
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或要求填空。(能填序号的填序号)
①(_____)恶如仇 ②赏(_____)悦目 ③(_____)而不舍 ④千(_____)难逢
⑤应接不(_____) ⑥虎背(_____)腰 ⑦眼花(_____)乱 ⑧提心(_____)胆
1.上面词语中,有三个含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角度不同。其中(____________)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乱;(_______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_____________)表示看的东西多得看不过来;我还可以另外写一个含有“看”的意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有:__________ _________
3.上面词语中,__________是 “半途而废”的反义词。
4.仿照词语⑧写一个含有身体器官名称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词句。
【2】词的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这个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3】词的上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画面。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画面连贯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现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7、古诗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______,是由兰芽、溪水、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构成的。
【2】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山林寂静。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意思相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与理解
美丽的谎言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接我的是一位二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老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多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从我离家来到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那么不容易。在五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五次住处。那是我还是一个穷学生,负担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光,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到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生活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唯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妈妈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老师的谎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为什么把红五星送给每一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老师的谎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_________) 浓稠——(_________)
搅拌——(_________) 好奇——(_________)
【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诗句,完成练习。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________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________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按照原诗把诗句补充完整。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________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________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2】用“________”画出诗中的比喻句。
【3】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鱼儿。
【4】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________
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5】这首诗有静有动,如同两幅水墨画。请把描写“动态美”的诗句画上“ ”。
12、课文赏析。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磨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磨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路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么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节选自《詹天佑》)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2】用“ ”画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书法家王羲(xī)之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现在书店里还摆着他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的印帖,那是古今书法的典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怎样造就的呢?
王羲之出身在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他曾经临摹过好些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还专门学习过汉朝的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王羲之不但善于学习历代书法家的长处,而且经过刻苦钻研,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苦心琢磨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和气势,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衣服上用手写字。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后来,他到永嘉去做官,总在池边苦心练字。每次练字后,就在池塘里洗砚刷笔,把一池水全变成了黑色,人们称之为“墨池”。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第三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告诉我们,王羲之书法艺术获得成功有两点原因:
第一:
第二:
2.文中表现王羲之为独创自己的书法艺术而刻苦钻研的例子是哪几个?打“√”表示。
①临摹别的书法家的字帖。( )
②在衣服上写字,写破了衣服。( )
③专门学习张芝的草书。( )
④长期练字,洗砚刷笔,把池水变成了黑色。( )
3.选择正确的说法打“√”。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最后一句的关系是:
①总起分述( ) ②先分后总( )
③首尾呼应( ) ④并列关系( )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①肯定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
②赞扬王羲之刻苦钻研书法艺术的精神。( )
③介绍王羲之的“墨池”的来历。( )
④宣传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
5.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王羲之出身在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
对加点部分的理解是:
②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这句话去掉“没有不”以后,应改写为:
。只有这样才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碗
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抬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ěng)咽(yè)的小姐姐喝。小姐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
端着碗(zhe zhuó zháo zhā) 猜不着(zhe zhuó zháo zhāo)
【2】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了人物的外表。从这外表你知道小姐姐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①表示省略了的话。(______)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______)
15、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反问句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下面语段进行完善,注意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
我的愿望是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想要看长城、泰山、钱塘江大潮、天山雪莲。我要用我的眼睛去观看,用我的心灵去铭记祖国的壮丽山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