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滨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词语搭配。

    (   )的流水   (   )的清香   (   )的镢头

    (   )的奥秘   (   )的交响   (   )的脊梁

    (   )的小树   (   )的燕子   (   )的茅屋

    (   )的土炕

     

     

     

  • 3、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  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叨_____________

  • 4、填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

    4._________,更上一层楼。

  • 5、比一比,再组词。

    膀(傍(   )

    薪(新(   )

    跋(拔(   )

    诺(   )   若(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_______________满皇都。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这首诗的题目点出这是__________(时节)的小雨,诗的第一句以“_____ ”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

    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草沾雨水后的景色,写出了早春的草__________的特点。

    5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将诗词补充完整,感受诗词中的雨。

    ①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__________细如愁。

    ②沾衣欲湿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 8、古诗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古诗,诗中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年老时再后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你读过的诗歌,与本诗最后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在北平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3--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这篇文章,可分成四大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邓稼先一生工作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语段赏析

    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出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给下列加点字的选择正确的读音。

     1)无shǔ shù)的星星在天上闪烁。

     2)老师在教孩子们shǔ shùshǔshù)。

    2天上的明星出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照样子写一句打比方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节小诗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又把          比作              

  • 11、课内阅读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选择正确的一项,把序号填到括号里。

    (1)和“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_______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和“发现”的“发”读音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发型

    B.发夹

    C.发展

    D.白发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_______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下列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嗦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第③段中“这样的事例”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事例。

  •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qióng  jīng)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cáng  zàng)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起______的作用。

    3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用什么样的形式?表演什么故事、传说?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画出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 13、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爱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们不惹人注目,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们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们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的朴实。野菊花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贵。但野菊花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们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对第二自然段段意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

    B. 我喜爱野菊花朴实的美。

    C. 我喜爱野菊花的朴素和顽强。

    2第五自然段中“□”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B. , , , …… C.

    3把反问句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改为陈述句,正确的是( 

    A. 我觉得人不需要有野菊花的精神。

    B. 我觉得人不能不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

    C. 我觉得人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

    4对选文的中心思想,概括的最确切的是(

    A. 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朴实、顽强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愿向野菊花学习的美好愿望。

    B. 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说明了野菊花的广泛用途。

    C. 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喜爱野菊花的思想感情。

  • 14、课内阅读。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语段中的“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

    A.饲养(动物) B.指家养的兽类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________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鲁滨逊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 19、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练习。

    感动在我们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语言流畅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