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他果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________)
(2)宝玉细看了一下,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 (________)
2、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佣: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偻: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蠡: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笼: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朴: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凛(_____) 蛤(______) 猪(_______)僧(_______)满(_______)
禀(_____) 哈(_______)诸(_______)赠(_______)瞒(_______)
拎(_____) 斋(______) 醒(_______)悼(_______)妖(_______)
聆(_____) 需(_______)腥(_______)掉(_______)袄(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豌豆 一(______)老师 一(______)太阳
一(______)竹匾 一(______)蓝天 一(______)星星
一(______)教室 一(______)窗户 一(______)裙子
5、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忘不了的是同学们伸出的yǒu yì( )之手,忘不了的是六年kù xià( )与严冬的磨砺( )。母校的花坛里xīn xiāng( )四溢,每个角落都mí màn( )着芳香。如今,我们即将告别令人juàn niàn( )的小学生活。我小心地收起语文书,那wéi qún( )里兜着火柴的guāi qiǎo( )的小女孩,那在茅屋里聆听大师qín jiàn( )里飞扬出音符的盲姑娘……都悄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
【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
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罗裙: 。
②乱入: 。
③始觉: 。
【2】怎样理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的含义?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8、课外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 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D. 象征
【3】“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式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我最棒!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这段文字通过对董存瑞的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董存瑞__________。
【2】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写时间流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农家过年
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是农村,过年别有一番的味。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姓王爷的嘴,送姓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古样”。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姜、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剩復压”。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落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风、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九子,炸“假玉”:有红著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色,主要是包子,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桃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国着火盆生在一起,开始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热到小孩子犯国打胞。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喝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凫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初二到初四,是走亲成的时间。间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要龙灯、珠高跳、跑早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析盼来年会更好。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准备——_______ 花样——_________
忙碌——________ 嘱咐——_________
【2】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农家过年的习俗的?(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事情的发展顺序
D.空间顺序
【3】选文中详写了春节期间______和_______这几天农家过年的情形,其他内容均为略写。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体不适。当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0.6毫克/立方米时,人会感到眼睛受刺激、咽喉疼痛;如果在甲醛浓度超过10PPM的空气中停留几分钟,人会泪流不止。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1995年,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而到了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在文件中明确将甲醛上升为第1类致癌物质。
【1】说说甲醛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除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这句话中的“长期”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能 只好 )不再说什么了。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________。文中用反问句的好处是________。
【3】父亲的这段话写出了父亲( )品质(多选)
A.自以为是
B.忠于革命
C.关心家庭
D.不畏牺牲
E.为革命献身
13、 孔子游春 (节选)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的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息”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奔流不息”的“息”应选(____)中解释;“息息相关”的“息”应选择(_____)种解释。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消息 C. 停止 D.休息 E.滋生,繁殖
【2】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空。
(1)孔子讲到水的德行,你会自然的想到一句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水有志向,你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____;孔子讲到水“流必向下”,你又自然会想到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借水喻人,是为了引导弟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他伟大的人格、高超的教育艺术于可见一斑。孔子的确是一位________(选文中四字词语)的老师啊!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一些能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语和名言,成语如_________、_________;名言如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1】选文的主人公是( )。
A.“我”
B.母亲
【2】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的那天,选文中写可能是去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如此记忆深刻的一天却记不清楚去哪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1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A.记叙
B.议论
C.描写
D.抒情
【4】“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这句话中的“那是个春天的早晨”指的是_________,“阳光明媚”衬托了母亲答应要带“我”出去玩,“我”______的心情。
15、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冯至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鲁滨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战胜种种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了。虽然像鲁滨逊那样的遭遇是极少见的,但是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请结合自己经历过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一件事来写“自我保护”,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尤其是要把自己当时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写具体。题目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