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迸发。”则充分反映了大刀队员们抗日杀敌的_________心情。
2、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替换成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_______)(________)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写过石头:_____________曾以石补天,_________曾以石填海
《____________》曾名为《石头记》,__________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
4、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健(_______) 崇(_______) 涉(_______) 版(_______)
键(_______) 祟(_______) 步(_______) 板(_______)
篇(________) 竭(________) 挣(________) 茧(________)
偏(________) 渴(________) 睁(________) 萤(________)
5、填空:
(1)《老人与海鸥》作者是 , 海鸥老人是指 。
(2)课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指:
(3)你感受最深的场景是:
6、回忆古诗,然后做题。
(1)《汀畔独步寻花》是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课外背诵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这首诗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疾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3】(人物评价)读了这首诗,你觉得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ɡ jiànɡ)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爱好 喜爱)________荷花 一________(番 翻)话
要________(带 代) 一物降________(xiánɡ jiànɡ)一物
【2】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概括地叙述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
某校对200位学生周末在家里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每人最多选3项),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使用手机调查表
调查项目 | 主要内容 | 结果 |
主要用途 | ①联系外出工作、学习的亲人和朋友 | 43% |
②和同学聊天,约同学、伙伴外出活动 | 29% | |
③观看国内外新闻 | 12% | |
④进行线上学习,查阅资料 | 91% | |
⑤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 | 50% | |
⑥和同学交流,遇到疑难问题时相互讨论 | 57% | |
⑦用手机拍摄功能,拍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 40% | |
⑧淘宝购物 | 8% | |
⑨玩游戏 | 95% | |
⑩听歌、看抖音短视频 | 38% |
【1】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用调查表中的相关信息或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写出三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生命般真挚而执着。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亲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田畔,碧波轻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姿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蝶舞蹁跹,风筝高飞,浓浓的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的笑声穿梭于浩渺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庄稼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
【1】第②段文字作者主要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感官来描绘春景。
【2】第②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那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第③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写出几种,并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就在伯(bó bǎi)父逝世那一年的正(zhèng zhēng)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guān guàn)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用波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读画双横线的句子并填空。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_______ 和_______描写,表现了鲁_________的性格特点。“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看是_____________,实际是______________。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果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上帝本来以为他并不会被认出来,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很久没见过上帝了。想不到的是,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轻易、轻松)地就认出来了。农夫趋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你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期盼着你的降临。”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祈求),到底是在(祈祷、祈求)什么呢?”“我总是再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农夫跪下来__吻着上帝的脚__全能的主呀__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__只要一年的时间__不要风__不要雨__不要烈日与灾害__别人的田我不管__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__上帝说__好吧__明年如你所愿__
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竟然)结出许多的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的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____,欢天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上帝,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词语
(轻易、轻松)________地就认出来 你都在________(祈祷、祈求)
(祈祷、祈求)________什么 (果然、竟然)________结出
【2】给短文第3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农夫跪下来________吻着上帝的脚________全能的主呀________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________只要一年的时间________不要风________不要雨________不要烈日与灾害________别人的田我不管________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________上帝说________好吧________明年如你所愿________
【3】在文中第4自然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
【4】想一想,下面的这段话应加在第__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
上帝回答:“我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人所愿的世界。”
【5】联系上下文,在8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一句合适的话。
【6】依照划线的句子,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14、阅读下面—则寓言《坚固的棍子》,在结尾横线处补写—句话,使之与全文意思相符并能揭示寓意
这一天,父亲把三个孩子叫到自己的跟前来,“你们各自把这根棍子折折看吧!”
“这很容易嘛!”三个孩子立刻“啪”的一声,将棍子折断了。
“那么现在来折这个!”父亲将三根棍子捆起来,交给大儿子。“折折看!”
大儿子用尽力气,就是折不断这这捆棍子。第二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也是,但都折不断。
“孩子们,你们看,一根棍子是很脆弱的,但把三根捆在—起就会变得坚固。也就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大舞台。(12分)
(1)藏戏是戴着面具演出。(改为反问句)
(2)爸爸说:“我今天很忙,就不接你回家了。”(改为转述句)
(3)维吾尔的姑娘漂亮。维吾尔的姑娘能歌善舞。(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5)竹楼藏在竹林中。(扩句)
(6)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⑴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⑵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⑶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1、作文
题目: 这个周末
提示:很多感叹词能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如“啊”表达了快乐与兴奋;“唉”表现了情绪的低落……请你在横线上补充一个感叹词,表达当时的心情,然后围绕题目选择某个周末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件,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书写端正,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感情真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