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刚的书房很整洁,但缺少一些名言,请你送他一句恰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日(______)月(______) 自言(_____)(_____) 毫不(_____)(_____)
(_______)察(_____)毫 (______)(______)大悟 不堪(_____)(_____)
(1)经过老师的指点,他才___________,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2)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也_______________。
(3)我不小心把小明的玩具弄坏了,忙向他道歉,他_________地说:“没关系,我会把它修好的。”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前所( ) 心( )气( ) 聚( )会( )
( )头( )气 ( )在乎 ( )诚意
(1)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都在( )地听讲。
(2)他从电视上知道了一个( )的事情。
(3)尽管这件事情让爸爸很生气,但他还是( )地跟我讲话。
4、给多音字组词。
看kān_______ kàn_______
恶è_______ wù________
好hǎo_______ hào_______
蒙mēng_______ méng_______ měng_______
5、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托木尔峰地区(________)有动物、植物,(________)种类还不少呢。
(2)(________)在三千米以上的冰雪世界中,(________)还有报春花、成片的雪莲……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 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毛泽东的《咏梅》,回答问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的全称是《卜算子·咏梅》,其中( )是词牌名,而( )才是真正的题目。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 )的同题咏梅词而作的。
【2】解释字词的意思。
咏:_______ 犹:_____ 俏:_____ 争:_____ 烂漫:_____
【3】这首词的前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后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其中最能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一句是( )最能表现梅花崇高境界的一句是( )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和《____》。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和(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4】诗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9、“课外阅读”拦截,请攻破难关!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文章,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 瞬间——__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__________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萃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作者:林清玄〈台湾〉 文章有删节)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在明显下降。据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有的学生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材料二]网上有人问:“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有什么意义?”
是啊,有什么意义呢?当孩子旅游,感叹景色优美时,不会只是说:“哇,好酷哦,中国最美的景啊。”而会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素养就慢慢提升了。背着背着,美好就根植于内心了。
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我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慢慢地,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天,灼灼其华”;看到雨后禾苗拔节生长,突然明白什么是“好雨知时节”。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寒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风景,体会了那份情感。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1】材料一主要谈到了________的现象。
【2】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语学好了就能学好母语。
B.外语学不好,母语也学不好。
C.光会外语是不行的,得先学好母语。
D.光学母语也不行,必须得学会外语才行。
【3】如果给材料二取标题,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经典浸润人生
B.背诵古诗词的意义
C.诗词在古代历史上的作用
D.经典伴我成长
【4】小时候,“我”背唐诗不觉得痛苦的原因是_______。
【5】小学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请你各写一句关于春、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6】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学习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年画的创作
①年画,最早的名称叫“门画”。直至清朝1849年,才第一次出现了“年画”这一说法,并被沿用下来。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增添节日的祥和气氛。
②作为美化新年环境、衬托新春气氛的年画,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蕴含和寄托了人们发财、长寿、多福、喜庆的美好期盼与祝福。
③年画制作人会用一些简单明了的符号传情达意,寄托美好寓意。创作年画的方法有很多,谐音就是其中一种,比如,年画中经常用动物鸡的图案表示“吉”,用鲤鱼图表示“余”,再比如,戟(jǐ)、磬、双鱼合绘为一图,表示“吉庆有余”;蝙蝠、桃子、双古钱合绘为一图,表示“福寿双全”;莲花、鲤鱼合绘为一图,表示“连年有余”……
④象征也是寄托美好意愿的方法。比如,蟠桃象征长寿;鲤鱼跳龙门则表示平步青云和飞黄腾达;牡丹、玉兰花合绘为一图,表示“富贵长春”。
⑤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组合,更是直接表达美好寓意的常见方法,比如《年画的赏析》中的图三:笑容可掬的妇人与和气吉祥的卷轴。
⑥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的年画生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代,杨家埠的年画名扬天下,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板万余”的盛况,杨家埠木板年画行销大半个中国。民国期间,由于多年的战火,加上石印年画与其争夺市场,杨家埠木板年画日渐失宠,走向了萧条与败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杨家埠年画焕发了新的生机。2016年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⑦如今年画已不再局限于新年用品,它用于我国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年画的题材由最初的单一内容逐步发展到上千种。丰富多彩的年画大体可分为趋凶避邪、祈福迎祥、戏曲传说、喜庆装饰和生活风俗五大类。不断发展的年画满足了人们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1】年画最早被称作( )
A.门神画
B.年画
C.门画
D.贴画
【2】文中第三段提到“戟(jǐ)、磬、双鱼”合绘为一图,表示“吉庆有余”。推测“磬”读音是( )
A.qìng
B.pán
C.mó
D.shēng
【3】根据上下文,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失宠”一词的意思可能是( )
A.民国年间人们喜爱年画
B.民国时期的战火烧毁年画
C.杨家埠木版年画销量下降
D.杨家埠石印年画十分畅销
【4】结合年画寄托寓意的方法,以下题目最符合图三寓意的是哪一项( )
A.日日平安
B.花儿盛开
C.吉祥如意
D.发达兴旺
【5】有一幅年画,画上有个娃娃骑在一匹马上,肩上扛着铁锨,他的前面站着一只仙鹤。下面名称最适合这幅年画的是( )
A.马到成功
B.龙马精神
C.一马当先
D.骏马奔腾
【6】《年画的创作》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请你选取其中一处结合文本具体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秋叶的思念
①深秋的早晨,打开房门,满地都是金黄的落叶,厚厚的、柔柔的,轻轻踏上去,犹如走在绒毯上,细细体会,如仙如梦,让我一时忘掉周围的一切。我爱极了这情这景——这秋叶。
②微风清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树上的枝丫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开的叶子[甲]( );落下的叶子[乙]( ),那么安详,毫无悲怨。此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拾起她们中的一片,痴痴地欣赏,幻想着把她们串起来,缀成金色的衣裳,穿在身上,也许会显得特别美丽。我捡些形状好看的叶子经常带回我的小屋,小心地夹在厚厚的书本里,过些日子取出来,她们便成了很好的标本。或者,我会用彩线在标本上系一个小蝴蝶结,做成漂亮的天然书签;或者仔仔细细地把她们用透明胶带贴在墙上,拼成美丽的图形。
③有人喜欢嫩叶,[丙]( );有人喜欢绿叶,[丁]( )。我却偏偏喜爱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耀,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去,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为灰烬,或为明天的绿树成阴而甘于融入泥土,而她们依然是一片沉默、安详……
④啊,好思念你——秋天的落叶!
【1】第①段画波浪线一句中的“这情这景”是指哪情哪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病句,病因是语序不当。请你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修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②、③段的甲、乙、丙、丁处的括号里。
A. 欣赏她带来的浓浓春意吗 B. 吟唱着一支送别的歌
C. 赞美她蓬勃盎然的生机 D. 含着微笑静静地躺着
【4】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热爱秋天的落叶、思念秋天的落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请从文中摘出你最喜欢一句话,从修辞角度赏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提示:找出有修辞的句子且书写无误;写出所用修辞方法;答出表达效果。)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空心树
①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舒展着自己的枝叶。可是年轻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yún chèn( ),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把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一些。
②有一天 年轻柳树对老柳树说 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 你看我多气派 那些房子呀 人呀 我都不放在眼里 看他们谁不chēng zàn( )我长得又高大又漂亮 他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③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你要当心树会变空的啊!”
④年轻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美貌。
⑤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因为年轻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衣上,树心真的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柳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主人看到年轻柳树心竟然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做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年轻柳树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准文中的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近义词:谦逊(_____) 气派(_____) 吸收(_____)
(2)反义词:称赞(_____) 痛心(_____) 得意洋洋(______)
【3】给第二小节加上标点。
【4】年轻的柳树为什么会变空心的?主人对它的空心为什么痛心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轻柳树听了主人的话,会怎么样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空白处写几句话。(至少用上一句歇后语或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柳树和年轻柳树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这支笔难道不是小红的吗?(改成陈述句)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
【5】我们讨论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修改病句)
【6】这件事是真的。(改为反问句)
【7】天上的星星闪亮亮的。(改为比喻句)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的人生。(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玉兰花开得很旺盛。(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但热情开朗,但是乐观自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作文纸自备)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衣食住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想象,以“未来的 ”为题,写一篇科幻故事,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