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歼(________) 倚(________) 憧(________)
纤(________) 椅(________) 撞(________)
扭(________) 微(________) 漆(________)
钮(________) 徽(________) 膝(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辩斗—________ 日中—________ 车盖—________
3、我会画。(看看下面的字母像什么,并画出来)
y |
w |
4、比一比,再组词。
腊( ) 蜡( ) 匙( ) 题( )
脏( ) 赃( ) 咽( ) 烟( )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入用“偶”组成的词语。
①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____的。
②__________ ,被史学家誉为“世界第九奇迹”的三星堆遗址也是四川省一位农民发现的。
③“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将恰当的古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当你有远大的抱负,希望被人赏识时,李贺的“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再恰当不过。
②王明努力学习,虽然遇到一连串的困难,遭受再多失败的打击时,也决不动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____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强求,要顺其自然。
④读着《匆匆》中的“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盛年不再来,___________________。
⑤看到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不禁心生感慨:花有重开日,_______________。
⑥王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6、古诗欣赏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绘的是( )时候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字描绘出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 )( )( )( )( )( )。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颜色是( ),声音是( ),动景是( ),静景是( )。
【4】根据诗句的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点应该是(___________)。
7、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9、 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有__________等。
10、课内阅读。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愿想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片段第1句话中“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____________。
【2】毛泽东同志在讲牺牲这个问题时,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片段中体现革命队伍同志情谊的句子。
【4】对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你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作答。
默默无言的带路人
盲孩子终于上学了,可是家里的人都没有时间送他到学校,于是他要强地决定自己去。
那天,他起得很早,拎着竹竿出了门,心里念着路线:“出门向右拐,过马路……”他向右走去,忽然,竹竿触到了墙。路呢?他着急起来。怎么办呢?他听到皮鞋声。“叔叔,盲校怎么走?”求助的口吻。“哎,我不知道。”同情而又无可奈何。
他又听到高跟鞋的声音。“________,盲校怎么走?”盲孩子问,“您知道吗?”“盲校?没听说过。”声音由近而远。
他又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你知道盲校怎么走吗?”声音低得像对自己说。可是,没有回答。他只觉得竹竿的另一头被抬起来了,并且轻轻地向前移动着,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走。“你知道盲校吗?”盲孩子兴奋了。没人回答。“你要送我去哪儿?”又是无言。他着急了,忙问:“你要带我去哪儿?”还是没有回答。他突然想起盲孩子被骗的故事,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顺着竹竿摸了摸,竹竿的另一头低一些。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竿的另一头被放在地下了。他愣了一下,耳边想起了铃声。啊,到学校了。他正想说声谢谢,细碎的脚步声远去了。
放学了,他的竹竿又被抬起,还是轻轻地,另一头低一些。还是一句也没回答他的问话。就这样,他们走过清晨,走过________;走过春夏,走过________。
有一天,盲孩子突然感到有问题:这个人的脚步声变得沉重,________的另一头也高了许多,牵竿的力量也大了许多。盲孩子急了,大声说:“不,你不是,我要跟他一起去!”
“他不会来了。他到河里去救人……本来,他那么小,应该喊大人……可他……他喊不出声……”传来的是一个低沉的父亲的声音。沉默良久,盲孩子突然失声地痛哭起来。他扔开竹竿,发疯似的跑着,他要去寻找那位默默无言的带路人……
【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________,盲校怎么走?
②就这样,他们走过清晨,走过________;走过春夏,走过________。
③有一天,盲孩子突然感到有问题:这个人的脚步声变得沉重,________的另一头也高了许多,牵竿的力量也大了许多。
【2】想一想,下面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①皮鞋声:________________
②高跟鞋声:________________
③细碎的脚步声:________________
④沉重的脚步声: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体会第四自然段中盲孩子的心理活动,将文段补写完整。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盲孩子带路的人为什么不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他要去寻找那位默默无言的带路人……”中的“默默无言”的含义有两层,既说明_________________,又说明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盲孩子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2、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xīn( )。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chuò( )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qí( )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地抚摩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__ _、__ _、__ _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cì( )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美德!
1.依据拼音,依次写出文中括号里所空缺的字。
2.照样子,写词语。
粗粗细细: 、 、
小心翼翼: 、 、
汩汩流动: 、 、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出的词语是(只填序号)( )
A.既生动又纯粹 B.既朴素又高贵 C.既简洁又丰润
4.在文中找出与作者喜爱青菜的感情形成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
5.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13、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养花
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 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 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 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 ,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一”画出“如此循环”具体所指的内容。
这里的“脑力劳动”指_________ ,“体力劳动”指______ 。
【2】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在文中用“——”画出来。
【3】这篇文章写了养花的乐趣,其中也告诉了我们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芳草地。
抗击新冠的突出贡献令钟南山名满天下,其实,在更多人认识这位敬业、高尚的医生之前,钟南山的名字早就一一印在了他救治过的患者心上。
他的病人们谈论着这样一些事:每到冬天,他给病人检查前,一定会先搓暖自己的手;他对病人永远带着亲切的笑容;每次看专家门诊,为了满足更多病人请他看病的愿望,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省内外不少医院常请他去会诊急救,( )白天黑夜,高官百姓,他( )不推脱;他去查病房,不管病人病得多重,身上的异味多大,他都会和蔼地拉着病人的手问候,上前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一说起钟南山院士就会说:“( )不是遇上钟院长,我( )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了好长时间,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得到证实后,又亲自安排了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深的肿瘤竟已堵住了气管的4/5,什么时候填满了,阿琼就没命了。
有一位潮州农村的病人住进了病房。他反复咳血,心理负担很重,非要见钟南山不可。钟南山出差回来听闻此事,马上去看望了这位重病人员,并亲自主持了7次会诊,制订手术方案,之后钟南山到北京开会期间一直惦记着,5次打长途电话向医院询问病情,回去后又立马去病房看望。这位病人十分感动:“我与钟院长无亲无故,他待我却比亲人还好。”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选文中的钟南山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医生。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详细描写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两个数字起到的作用是( )
A.两个数字如实说明了钟南山会诊、打电话的次数
B.两个数字在文中突出了钟南山的高尚医德
C.两个数字说明钟南山面对重病人员十分重视
【4】文中多处描写病人的话,选择一处,分析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他跑得很快。(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面对
提示:人的一生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危险、挫折、痛苦等,当它们来临之时,你是如 何面对的?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做到突出重点,内容具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