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森林不单使人( ),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 ),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 )。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也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 )。
2、写出下列歇后语
鸟入笼中——________ 锦上添花——________
卒子过河——________ 纸老虎——________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________ 按着牛头喝水——________
阿公吃黄连——________ 按鸡头啄米——_______
3、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写相应的名言警句。
(1)古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管诚恳劝告的话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2)直到奶奶去世,我才真正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深意。
4、填合适的成语。
1.读了《迷人的张家界》我仿佛(____________),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演奏会上,音乐(_____________),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3.奶奶摇着蒲扇,(____________)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久之计。
5.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吸引人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形容人知识丰富,才学出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电视机没有图像了,(________)维修人员来维修,故障(________)能排除。
(2)电视机没有图像了,(________)维修人员来维修,故障(________)不一定能排除。
6、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
②少壮: 。
③朝露: 。
④阳春: 。 布: 。 德泽: 。
⑤焜黄: 。
⑥徒:白白地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7、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1】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9、阅读部分
詹天估经常( )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 )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在括号里把词语补上。
【2】这部分是詹天估的(①动作 ②语言 ③神态 ④内心活动)(选择:_____)。
【3】詹天估不允许工程人员说______ 样的话。这表现他 ____。
10、花朵 叶子 根
春风徐徐吹来,各种野花争先恐后地开了。一棵蒲公英生在了土冈的最高处,茎上开了一朵黄灿灿的花朵。花朵向四周看了看,洋洋自得地对下面嫩绿的叶子说:“瞧,谁能说我不漂亮呢?蜜蜂不辞辛苦地为我唱歌,蝴蝶不知疲倦地为我跳舞;我是多么了不起呀!我使没有味道的春风变得香甜;我还赠给子孙每人一把‘降落伞’,把它们送向四面八方,为下一个春天增色添香。绿叶子,你的本领有我的这么大吗?”
绿叶听了连连摇头说:“别不害羞了!如果没有我们的叶绿素来接受阳光,进行光和作用,给你制造了生存的养料,你的香味从哪里来呢?再说,如果没有我们绿叶的陪衬,你就会孤单单的,不仅不美,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呀!想想吧,谁的本领最大,当然非我们绿叶莫属了。”
绿叶正在滔滔不绝地自吹自擂,埋在地下的根说话了:“这都是谁在自我标榜啊!你们想过吗?如果没有我们根为你们吸收水份和养份,你们早就枯死了!你们在地上只有三寸高,而我们呢?埋在地下的却有三尺长,否则,你们怎能经得起风吹日晒呢?我终生见不到蜂蝶,晒不到太阳,是我们整日整夜地不声不响,竭尽全力顶着坚石和硬土,为你们的活命提供着必不可少的条件啊!谁的本领大?可要饮水思源啊!”
花朵和绿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沉默呀沉默,在沉默中思索,在沉默中觉醒。
(1)花朵的本领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叶子的本领是(2分)
(3)根的本领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谁的本领最大?他们都“在沉默中思索,在沉默中觉醒”,它们应当醒悟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用“如果……就……”写一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理解词语。(2分)
竭尽全力: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毛茸茸的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我看到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有时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挨了顿训,显然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目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您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叫阎伯屿的都督重修滕王阁,想邀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十四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压倒了,他刚才那吓人的样子,一点儿也没有了。还是妈妈给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盯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令人敬畏。(_________)
(2)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与下面句子照应的句子。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________)
A.王勃 B.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 C.泛指晚辈(包括我)
(2)这篇文章说明(________)
A.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B.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C.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4】这篇短文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12 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 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 天,症状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 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年龄(岁)体重(公斤)一次用量(毫升)次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 小时重复用药1 次, 24 小时不超过4 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美林药物相互作用)
(1)美林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同用时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溃疡。(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1】(美林注意事项)第7 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 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 毫升的美林。
13、现代文阅读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大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角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直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唉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道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改成皮先生。
【注释】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小说文尾“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怎样的感情态度?(请用两个词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上文解释词语。
犒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写出了什么?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题目的“道行”指向哪一人物﹖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于先生这一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小说,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心愿
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甲)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女儿执拗地要求。
“好吧,就说给你听听。第一,希望你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第二,希望你听话,不让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第四,……”
“哎,妈妈,你怎么总是围着我打转转,能不能说说你自己呀?”
“我嘛——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永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四是,……”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的种种设想之中。
“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你想要……”
母亲渐渐意识到了什么,有些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到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包坏了,还想要一只新款的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心愿说完了,快写作业去吧。”
女儿一直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母亲,(乙)她没有再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空旷旷的,安静得只能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的火气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妈妈,我不是……”
“还敢顶嘴!告诉你,九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了。
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手袋。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
母亲的手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1】题目“心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儿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为什么固执地反复说“跟你说没用”,而不愿把自己的心愿说给女儿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位“妈妈”,看了女儿的纸条后,你有许多话想对女儿说,可又不好意思,于是决定也给女儿写一张纸条,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后,你能比较出母亲的心愿和女儿的心愿有什么不同吗?结合文章,写出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你的人生路途中,你也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纵情演绎成长的快乐。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文章体裁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