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我会查字典。

    “鼎”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部;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再查音节___。“鼎”字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②大;③正当,正在。“鼎盛时期”中的“鼎”字应选第__种解释。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怀着的________心情独个儿________在小船里,自以为从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2)诗可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于谦在《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怀。岳飞在《满江红》中________ ________,空悲切。告诫我们: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而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则是张志和悠闲自得,乐而忘归的精神写照。  

    3)《古今贤文《真理篇)》中有很多至理名言:“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做:________ ________告诉我们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对于我们改正错误却很有帮助;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 3、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biàn】 ________________

    【yù】 ____习 地____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yú  chǔn fèng xì   róu  lìn léi  zhuì sì  nüè

    ( )  ( ) ( )  ( ) (   )

    tuí  sàng qì něi jiǎo  xiá guàn  gài   nián  chóu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_______”,他与李白合称“______”。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山河在(陷落)

    B.花锦官城(沉重)

    C.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_____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_______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

    C.《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 ,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小窗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并写出整句话的意思。

    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鸿毛。

    固: 或: 于:

    意思:

    2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写成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   画出来并抄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树叶和树根

    太阳照在树叶上__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__在树上做窝的喜鹊__麻雀__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__想不到树叶竞因为这骄傲起来__它常常唱着__哗啦啦__哗啦啦__我们树叶顶呱呱__树苗要长大__全靠我们啦__

    这一年,天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了下来。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们送到树梢。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它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太阳照在树叶上________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________在树上做窝的喜鹊________麻雀________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________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________它常常唱着________哗啦啦________哗啦啦________我们树叶顶呱呱________树苗要长大全________靠我们啦________

    2文中讲到树叶前后态度变化时,用上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大树来说,树叶的功劳是________,树根的功劳是________。短文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 11、阅读欢乐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我正在超级市场玩具部忙着。大厅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时,一位30多岁的母亲走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位7岁的小男孩,mú mó)样像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

    那位母亲请求说:“小姐,您能抽点时间听一听我孩子想说的话吗?”我立jí  jì)迎上去,蹲下来问小男孩有什么事。只见他的小嘴巴紧闭着,两眼盯着自己的鞋子。一双小手微微发抖,拿着当时深受儿童欢迎的机器人玩具。

    “快点说!小姐没有那闲功夫等你。”母亲疾言厉色地命令道。

    突然间,气氛变 很紧张。母亲气 直掉眼泪,男孩哭了起来。我顿时预感到,可能有什么要紧  事,自己必须耐心  听孩子说出这句话。它或许与母子俩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甚至重要  将会影响小男孩今后  成长。

    过了几分钟,小男孩好不容易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话——“小……姐,我没……没想……拿,对……不不……起。”他边说边伸开手,机器人玩具在被揉摸得皱zhòu  zòu)巴巴的包装盒里露了出来。

    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随即要我把玩具部的负责人请来,她得把事情说清楚。

    母亲的行为很使我感动,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理解到教育子女的不易。我激动地说:“夫人,不必了,玩具钱我收下就行了,让这件事成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孩子jí jì)然明白错了,也就够了。”

    从此,这个秘密永远藏在我心里,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而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2请给第5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的”“得”“地”。

    3说说文中画“﹏﹏﹏”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原文中找出母亲语气情绪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母亲叹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①母亲很生气 ②母亲很无奈 ③母亲很伤心

    7结尾处“而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句中“难以忘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给这篇文章选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感动   秘密   机器人玩具   母亲

  • 12、课内阅读。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解释下列词语。

    伏案:__________________

    毫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丁香外形的句子。

    【3】如何理解丁香“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按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内容填空。

    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了小小的叶子。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她想:从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回她该说我啦!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小柳树实在忍不住了,她问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柳树听了,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1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为什么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1】词语“方正”的意思有A. 成正方形,不偏不歪 B. 正直。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质朴______________ 详细____________ 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

    【3】“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把它改写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描写老师外貌和语言的句子,用“ ”标出来。

    【5】文中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的几件趣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文中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儿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吃饭别等我。”(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把《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