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yàng yú qī
荡( ) ( )树 ( )清
é zhà fén
飞( ) 初来( )到 ( )烧
2、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
(3)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
(4)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
(5)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__)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会 ( ) 禁 ( ) 尽( )
( ) ( ) ( )
打 ( ) 脉 ( ) 量( )
( ) ( ) ( )
4、默写并写出诗句意思
马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诗》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拼读写字看谁棒。
yě mán xié shǒu chóu hèn
(______) (______) (______)
6、课外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爝火③然回春浩浩④,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⑤元赖⑥生成力,铁石⑦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⑧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火:小火矩。④浩浩:广大的样子。⑤鼎:烹饪工具。⑥元赖:依赖。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 ⑧苍生:百姓。
【1】读一读诗句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石犹存死后心”中的“心”指的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的心愿和志向。
【3】于谦是一身浩然正气的父母官,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是不畏强敌的民族英雄,曾击退入侵的外敌。他就是“混沌”中的_______,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出来,如煤炭“_________意最深”。于谦也曾被贪官陷害至下狱论死罪,但他始终不肯低头折节,最终被诬杀;而受他护佑的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纪念他。他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吟》中的名句赞颂他)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阅读乐园
赠刘景文①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③时。
(注释)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②擎(qíng)雨盖:指荷叶。③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 犹有: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家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蘑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五十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店主。”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发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第①段中的“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______)——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_________)
“我们”釆摘山果,卖了不少钱——(_______)——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儿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也许离成功更近。
【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方法,再现第⑤段中“我”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感受优雅
①第一次感受到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②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手——让我先过去。
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低头匆匆而去。
④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⑤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⑥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有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优雅地微笑、挥手。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哇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真慢。
⑦优雅,有时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⑧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演奏《梁祝》。当时我就想:完了。
⑨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便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脸下了台。
⑩这时,席间才传来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⑪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⑫那次演示会中间有个休息,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散开来,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接踵,像一个集市。
⑬这时,一个西服笔挺、满头金发的外国人(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⑭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边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决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⑮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⑯这个洋人,在腾挪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⑰我真的服了。
⑱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⑲那不是真的优雅。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⑶段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的“竟”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⑺段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⑽段中“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具体表达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认为“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综览全文,谈谈“我”所说的优雅的本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请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 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筹款 拖累 富贾豪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量力而为:________
②自卑:________
【3】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自己的这一项“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你赞同妈妈的话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天,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到不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要尽心就行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穷人》中的文段,回答问题。
你知道吗 桑娜说 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给选文的第1自然段加标点。
【2】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忧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渔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渔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渔夫和桑娜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请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2】给短文第二自然段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鼎”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我能写出带有“鼎”字的两个四字词语:_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_,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⑤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市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横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5】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6】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文中“单纯”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30分)
题目:尝试
“尝试”是对没有做过的事情试着做。在生活、学习中,你一定有过不少的尝试,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试着做的一件事记下来,让大家和你一同感受尝试的甜、酸、苦、辣。要写清楚为什么要尝试,怎样尝试,尝试中有何情感体验。注意不写错别字,字数在5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