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子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A.四川地区 B.江浙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同时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太祖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让高级将领享清福
B.加强皇帝的权力
C.提升军队战斗力
D.扭转尚武轻文的风气
3、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图片,这条路开通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D. 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5、《元史·地理志》中说:“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世祖为实现对其广阔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
A. 禅让制度
B. 分封制度
C. 郡县制度
D. 行省制度
6、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B.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包容
D.唐朝文教昌盛
7、电视剧《清平乐》高度还原北宋绝代风华,剧中宋仁宗带韩琦在东京街头微服私访,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杂技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小说《水浒传》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8、下面四部著作,哪一部是和农业无关的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西游记》
D. 《齐民要术》
9、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座英雄墓前看到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惭愧地写下了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番感慨所谓何事: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李刚抗金
C.秦桧谋杀岳飞
D.秦始皇焚书坑儒
10、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南宋与金对峙中被金所灭 B.北宋与辽,西夏一时并立
C.元朝攻灭南宋后统一全国 D.辽和北宋都是被金兵所灭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不朽名句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邓世昌
12、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②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 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 ④造船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 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
A.抵御沙皇俄国入侵
B.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5、下列历史事件,属于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金灭北宋 B.蒙古灭西夏 C.蒙古灭金 D.元朝灭南宋
16、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该陵是下列哪位皇帝与其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
A. 隋炀帝
B. 唐高祖
C. 唐太宗
D. 唐高宗
17、宋朝的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 开通大运河
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18、《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号称“百戏之祖”。下列不是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有:( )
A.京剧的兴起 B.脱离现实生活
C.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D.脱离广大民众
19、中国古代有许多发明。在下列发明中,属于毕昇的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0、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通常被称为“圣人”。“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21、战:_____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____,宋朝损失惨重,但连年的战争使____也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________。
23、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选官制度。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_________统治时期。
(2)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_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_____朝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且升迁速度。
24、《________》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__写的《红楼梦》。
25、明末,__________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农民拥护,1644年结束明朝统治。
26、(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瓦舍、勾栏是唐代市民的娱乐场所。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3.明太祖时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5.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27、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________一带的________。__________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_________的《________》,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28、隋唐定都____,北宋定都东京,元朝定都_____,中国政治中心完成了由关中到中原,由中原到北方的转移。
29、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_____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和生活方式。
30、我国唐朝创制且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① 在战国称为司南;②北宋 发明 ③ ④东汉 改进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和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什么?
材料三“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3)指出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哪个国家?
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位“僧人”是谁?
(5)从材料二、三、四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
(6)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