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朝的统一与统合:以汉地、江南为中心》一文指出:元朝巩固统一的政策着重因俗而治、多制并举以及对不同的族群给予差别待遇。“因俗而治”是指
A.建立政权
B.整顿吏治
C.广开言路
D.推行汉法
2、下列朝代中,和北宋的建立方式比较相似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东汉 D.西汉
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 郑和下西洋
D.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4、“……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于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同时也已处于盛极而衰的边缘,开始出现腐朽的现象。”唐朝“盛极而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陈桥兵变 D.蒙古崛起
5、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内容有
①继续采用八股取士制度
②设军机处,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大兴文字狱
④收缴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南宋时期,坚持抗元斗争,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名诗句的人物是( )
A.辛弃疾 B.郑成功 C.李自成 D.文天祥
7、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明长城的规模最大,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
B.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总长万余里
C.明长城是为防御北方匈奴族南下侵扰而修筑的
D.明长城附近为禁区,不允许进行任何农牧贸易
8、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 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C. 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 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10、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11、唐朝末年,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领导人是
A.张角
B.陈胜
C.吴广
D.黄巢
12、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很多,很多地方发现古人类遗址,其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晚期智人
13、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造纸术的发明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新唐书》记:“梁祖(朱温)起于宛朐(在今山东)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笞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谓一时之奸雄。”史书评价五代梁朝皇帝朱温是“奸雄”的主要原因是
A.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继而消灭唐朝
B.朱温原为唐节度使,投靠安禄山发动判乱
C.朱温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朱温统一了黄河流域并建立后梁,在生活上却纵情享乐
15、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时的睡莲,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那么“唐宋诗篇”中,以诗歌再现唐朝由盛而衰历史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16、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理政最显著的共同之处是
A.巩固统一
B.轻徭薄赋
C.重文轻武
D.重用人才
17、清朝时,我国很多地方的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战争破坏
B.人口快速增长
C.自然灾害
D.商业的迅速发展
18、清朝学者赵翼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唐高祖李渊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世祖忽必烈
D.明太祖朱元璋
19、2020年4月2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日本外相通话,表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相互支持,书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佳话。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史实是( )
A.徐福东渡
B.鉴真东渡
C.和同为一家
D.澶渊之盟
2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描写的景象出现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2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________。
22、科技名著
作品 | 作者 | 作品性质 | 历史地位 | 其他 |
《本草纲目》 | _____ | 药物学著作 |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民请教,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而编出。全书约_____万字,共记载了药物______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______多种,收录药方______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 有________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17世纪初传入日本,18世纪初传到朝鲜,之后传入西方,被翻译为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 科技巨著 |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 | 中举后担任地方官,公务闲暇时专心致志研究科技,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编写而出。把各生产部门分为______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_____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
《农政全书》 | ____ | 农学著作 | 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_______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全书_____卷,约______万字,分为农本、_______、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_______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23、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____________;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
24、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________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________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________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____镇;湖北的________镇在明朝中期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江宁、________、________、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________,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________、徽商等。____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________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________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________、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25、宋代经济.社会十分繁荣。请列举相关史实。
(1)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___
(2)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
(3)宋代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26、_____三朝最残酷,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量冤案。叫做“______”。
27、写出与下列史实的叙述相符合对应的历史事件
(1)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从此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动乱﹣﹣________。
(4)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的治世,历史上称为﹣﹣________。
28、下图人物是______
29、安史之乱过程:____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____。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____年被平定。
30、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说出“史学两司马”的史学巨著。
33、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枓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歌,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跃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当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 领尊率为什么?
材料三:“大宋(北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辽)皇帝阙下,共遂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是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