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D.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A. 漫话“焚书坑儒”
B. 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文天祥抗元
D. 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3、唐太宗在位20多年,被唐太宗称为他的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人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4、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 广州
B. 开封
C. 泉州
D. 临安
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宦官专权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6、下列图片中体现了中外交流发展历史的是
A. 秦兵马俑
B. 敦煌壁画
C. 赵州桥
D. 步辇图
7、在殷墟发现了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问它是( )
A.甲骨文 B.隶书 C.小篆 D.金文
8、2019年9月13日晚,“缘聚淮安幸福平安”——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淮安大运河文化公园精彩上演,让淮安这座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在全球华人间大放异彩。以下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北起涿郡,南至淮安
B.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
C.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农业灌溉
9、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子会做,后半辈子不会做。”这里“前、后半辈子”的分界线是
A. 贞观之治
B. 安史之乱
C. 开元盛世
D. 藩镇割据
10、根据玄奘西行而创作的小说是
A.《西游记》 B.《资治通鉴》 C.《水浒传》 D.《窦娥冤》
11、我国历史上的“史学两司马”指的是:
A.司马迁和司马光 B.司马懿和司马炎 C.司马光和司马睿 D.司马迁和司马懿
12、据学者统计,整个北宋时期,共有宰相71人,其中科举出身者64人。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北宋实行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分化事权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八股取士
13、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设置( )
A.三司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盛京将军
14、如果你要完成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代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哪位帝王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6、古代中国人确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明世系,别婚姻 B. 区别人们的生活区域
C. 区别人的民族 D. 区别人的职业
17、“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18、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
A.大都广州 B.广州泉州 C.广州福州 D.杭州广州
19、下图为章怀太子墓室的壁画《礼宾图》,反映的是唐朝官员接待外国来宾的外事话动。从中可以得到与唐朝相关的历史信息有
①国家统一,吏治清正廉明
②国力强盛,影响远播海外
③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放
④绘画传神,艺术水平高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京城,西至玉门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京城,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2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_____,南至余杭。
22、唐朝最盛时,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帝国。请根据“唐朝疆域图”填写唐朝疆域四至。
唐朝疆域四至:
东至:______;西迄:________;
北达:________;南抵:________。
23、新罗仿唐采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朝鲜的___________也传入中国。
24、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25、“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26、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鉴真传授佛经地
B.玄奘取经地
C.唐朝都城所在地
27、唐太宗用人唯贤,虚心纳谏,著名谏臣______敢于直言,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南宋抗元名将______不受利诱,宁死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28、宋朝鼓励海外贸易,为此设立了_____加以管理。
29、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位,我国的几次铁路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营运效率。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0、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给下列称号写出他们的名字
诗仙—— 画圣—— 诗圣——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制度,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用八股文考经义,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士人的思想。……科举出身的官员中,相当多数往往只会空谈性理,缺乏办事能力,而许多未经科举的人才却得不到任用,这对人才的发掘、发展是很大的阻碍。
(1)根据材料一,比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 发展历程 |
隋朝 | ①_____________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唐朝 | 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天创立②______________ |
宋朝 | 注重③______________,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
明清 |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答卷文体是④______________ |
(3)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