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喀什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2、1276年元灭南宋后不久,中国再度完成统一。下列史实发生于元朝的有

    ①在中央设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

    ②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③朝鲜的音乐开始传入中国

    ④全国经济重心开始从北方南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3、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蒙恬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 4、“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每年九月,由县令、佐主持,分地计量,确定每一方田的地势形状和土质好坏,计其肥瘠,定其色号,分土地为五等,作为均税的依据”,这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一项?(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

  • 5、下列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 皇帝荒废朝政 B. 农民负担过重 C. 节度使权力膨胀 D. 军队战斗力薄弱

  • 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等词语与下列哪位英雄有关( )

    A. 郑成功 B. 韩世忠 C. 戚继光 D. 岳飞

  • 7、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   )

    A. 李清照   B. 陆游   C. 辛弃疾   D. 苏轼

  • 8、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的重要阶段。当时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

    A.党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契丹族

  • 9、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改善北方地区缺水的局面

    B.巩固隋朝的统一

    C.加强南北交通便捷程度

    D.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 10、日本在唐朝时大量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了更好地吸取唐朝的文化

    B. 为了从唐朝获取更多的礼物

    C. 为了向唐朝移民

    D. 为以后侵略唐朝做准备

  • 11、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供统治者游玩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 12、康熙时期,关于对台湾的管理问题,施琅指出,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关系着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出现严重危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以使边疆保持安宁。施琅认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最主要的意义是

    A. 加强台湾同祖国大陆联系

    B. 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C. 巩固祖国东南的海防屏障

    D. 促使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 13、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统一国家的建立

  • 14、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①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5、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 16、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获取黄金

    B. 开通殖民地

    C.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D. 发展对外贸易

  • 17、“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朝和某一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个少数民族是

    A.回纥

    B.吐蕃

    C.南诏

    D.靺鞨

  • 18、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国家大一统。这次统一的时间是在

    A.280年

    B.581年

    C.589年

    D.618年

  • 19、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社会动荡,政局分立的阶段,其中介于唐宋之间的是( )

    A. 南北朝时期   B. 魏晋时期   C. 五代十国时   D. 武则天时期

  • 20、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序号

    朝代

    相关史实

    A

    元朝

    设立宣政院

    B

    清朝

    历代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

    清朝

    设置驻藏大臣

    D

    清朝

    设立台湾府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明朝时期昆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 22、广州、_________、明州的造船业 ,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_

  • 23、昆曲代表作______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清代小说______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

  • 24、宋代经济.社会十分繁荣。请列举相关史实。

    (1)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___

    (2)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

    (3)宋代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 2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至 ____________,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26、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临潢府。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 27、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行________的政策。

  • 28、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___、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29、唐朝的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1689年,中俄双方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__

  • 30、____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配伍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战有和。

    (1)澶州之战时,寇准力劝__________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____灭亡。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__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清朝中期以前,中国的古代经济始终领先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时加强南北经济交流的水利工程是大运河。请认真观察(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在答题卡上完成。 )

    运河两端城市名称:A. (今北京)B. (今杭州)

    运河河段的名称:C. D.

    (2)宋代商业和海外贸易都非常发达,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

    (3)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在驿道上设置了许多“急递铺”,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快递”。

    结合现实,谈谈这种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4)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外国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这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