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眉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表述中国文化的各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是宋代状元,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节,溶进了民族的文化基因。

    B. 魏徵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是用来劝谏唐太宗的,作为诤臣他善于劝谏,李世民与魏徵也成为良好君臣关系的典范。

    C. 五代时期政治混乱,欧阳修编著的《新五代史》,探寻“盛衰之理”,希望宋王朝以史为鉴,不要重蹈五代惨痛历史的覆辙。

    D. 司马迁认为“离骚”,即离忧之意,屈原遭遇忧愁悲愤投江,在黑暗与污浊中追求自身高洁,这份人生追求值得后世永远礼赞。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拜送书于庭

    C. 请毕今日之驩

    D. 覆盖周密无际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的一项是(   )

    A. 诚   ①能见可欲   ②齐与楚从亲,楚能绝齐

    B. 下   ①尘泥渗漉,雨泽注    ②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

    C. 安   ①会面可知  ②不念居思危

    D. 信   ①者效其忠   ②愿陛下亲之

  • 4、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关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置  沛公则置车骑   置之坐上

    B.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坐 樊哙从良坐   因击沛公于坐

    D.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   杀人如不能举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B. 斧斤时入山林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 填然鼓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佚之狐言郑伯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哭得最惨的那天,你一定长大了不少吧

    黎饭饭

    高二那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彻夜未眠。

    夜里一点多被我妈从床上摇醒,她慌张地说:“我带你爸去一下医院,你拿着这个手机,有事了和你联系。”

    当时还带着困意的我晕乎乎地答应着,随后就听到救护车吱哇乱叫的声音,几个陌生人敲开门,拿凳子做担架,将倒在地上的我爸抬走。

    我就是在那个瞬间突然清醒,看着我妈和被抽去了意识的我爸消失在电梯里,很久之后,那些只言片语还在空荡荡的屋子上方盘旋。

    “你爸在卫生间摔倒了……”“我本来以为没事的,没想到他一直醒不过来……”

    我不敢踏进他摔倒的那个卫生间,也不敢回到床上继续睡觉,只好坐在窗边看立交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夜晚的城市还是很亮,每辆车都在飞速地奔向远方,我望着立交桥哭啊哭,也不知道在哭些什么,然后疯狂地给我能想得到的朋友打电话,可因为是半夜,没有一个人应答。

    清晨6点,我妈终于打来电话:“脑出血……”她说,“还在抢救,医生说送来得早,应该能救回来……你先去上学吧。”

    我走出房门,感到外界有一种恍惚的不真实感,无论是早餐摊上的叫卖,还是小孩子的追逐打闹,抑或是出来晨练的老年人,都和我隔着一层透明的膜,听不清晰也看不真切。

    那天之后,似乎一切都改变了。

    升入高三,正好班里之前负责开门的同学转入了别的班级,于是我向老师要了班级的钥匙,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

    其实我并非旁人看上去的那么努力,我只是为了让自己忙起来。当你有目标时,就会忘记一些事情。拿上钥匙后,我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最早起床,最晚回宿舍,不用和其他人一起吃饭,也不用向谁吐露心扉。

    上大学后,我开始思考我能做的事情、大学四年的打算以及未来的出路。在发现自己写东西好像还可以后,便抓住各种机会投稿,在深夜里写完一篇又一篇文字,也曾和甲方为一两百块钱而争执……

    身边的同学一到寒暑假就会欢欣鼓舞,因为放假等于休息、等于自由、等于更轻松的生活。但对我而言,放假回家就意味着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我要去医院,要陪我爸做康复练习,要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

    我觉得我的人生早就从坐在窗户边疯狂大哭的那天开始改变了,就好像原先设定好的轨道突然间被调转了方向,驶入一片未知迷雾。

    长大不是一个过程,长大是一个瞬间。是你让眼泪带走过去的自己,然后直面或复杂或惨淡的人生的那个瞬间。

    有一次在水房,隐隐约约听见一个女生在哭,她抽噎着说:“奶奶怎么会不在了呢?她不是寒假还好好的吗……”

    我默然,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形成一条水柱,就像那些回不去又握不住的时间。

    原来我们已到了父母会生病的年纪,到了长辈们会“离开”的年纪,也到了不得不一个人去面对世间的种种险恶与挑战的年纪。

    小时候一直盼望的长大,原来这般迅速和残酷,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时间就已经悄悄地将过往带走——我们都在被迫长大。

    哭得最惨的那天,你一定长大了不少吧。

    经历了一个人去面对偌大世界的敌意之后,才有可能站起来,假装“天不怕地不怕”地向这个世界宣战。

    你或许有迷茫,也有辛酸,还有只能独自消化的悲伤和压在日记本里的秘密。

    可是不必怕,因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如蝴蝶破蛹,如凤凰浴火,成长常常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或者说是眼泪和痛苦造就了我们的成长。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无法承受的事情,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让泪水将所有的委屈和恐惧带走,然后对自己说:“没关系。”因为今后的人生里,这样糟糕的事情还有很多。

    (选自《故事家》半月刊2018年第18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关于“救护车吱哇乱叫的声音”的描写表现出“我”的不清醒,也写出了其面对突发灾难的不知所措。

    B.文中划线段落中“城市很亮”“车奔向远方”是一种反衬手法,突出了“我”心理的暗和找不到方向。

    C.文中女生为奶奶哭泣的事件突出了“我”已经被迫长大,开始学会理解人生的必然,学会看淡情感。

    D.“和甲方为一两百块钱而争执”也说明“我”的长大:开始为生活费用着想,开始承担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2文中的“长大了不少”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氓》中“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决绝而刚烈的性格特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实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大雁、江潮、瘴气、梅花等景象,旨在写“愁”,表达贬谪之伤,全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

    B.“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以情布景,以景衬情,将诗人内心的悲苦愁情表现得委婉含蓄而又深切感人。

    C.前两联用“南飞雁”和诗人形成对比。“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

    D.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尾联借此典故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2】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玉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室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私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样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道使护送天祥至家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样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B.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C.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滩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B.德祐,宋恭帝赵显的年号。古代用年号纪年,汉武帝始创年号,后代只有帝王登基才改年号。

    C.枢密使,唐后期始设,后逐渐完善成为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权力与宰相相当。

    D.潮阳,地名,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反之称为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年轻有才,二十岁便考中进士,被皇帝亲自提拔为状元,后在任湖南提刑时遇见前丞相江万里,和他谈论国家大事,被江万里看重。

    B.元军进攻南宋,朝廷危急,皇帝下诏令各地起兵救援朝廷。文天祥发动本郡的豪杰万人前去救援,且不顾好友劝止,倾尽家财作为军费。

    C.德祐二年,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与元军丞相谈判,因力争被扣押,于镇江寻机逃脱,先后逃亡到真州、高邮、温州,后再次被元军俘获。

    D.文天祥再次被俘后,用自己的《过零丁洋》诗来拒绝张弘范招降,张弘范被他感动。后被拘元都三年,元世祖爱惜他的才能,百般劝降,文天祥始终不屈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坐轮椅的残疾青年想冲上一道台阶,几经努力,都没有成功。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姑娘从后面走来,看到了残疾青年的窘境。她从口袋里悄悄掏出一枚硬币,顺手一扔,硬币刚好滚在那青年人的轮椅下,她走到青年人旁边说:“对不起,我的钱掉到你的轮椅下了。”说着,就把轮椅稳当地推上了台阶。姑娘说了声:“谢谢!”就捡起钱走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